|
|
|
|
|
|
2006-12-11 本报记者:冯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今年我们公司的发货量已经达到150多个,而去年是100个。”在浙江义乌经营外贸生意的印度商人尼克·戈南(Nick Gurnan)高兴地说,“中国的外贸市场越做越大,我的生意也越做越好。今年公司贸易金额比三年前翻了一倍。”
说得一口流利汉语的尼克来自印度古杰拉特邦巴罗达市,他已经在义乌生活了三年。在此之前,他在广州一家外贸公司代表处工作,2004年公司派他到义乌拓展业务。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口量迅速增加,香港的上级公司认为不但需要在沿海大城市做生意,而且有必要向内地发展。选择义乌,是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货源非常丰富。”尼克解释说。
尼克涉足义乌市场的时候,这座市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但是在义乌经商的三年,他仍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变化。“像我刚来的时候住的酒店是无星级的,现在这座酒店已经是四星级了。”
更让尼克高兴的是,在义乌经商的同胞也不断增加。“现在已经有近百个印度商人住在义乌,我能说得上名字的就有一二十个人。我们有个小团体,定期举办酒会,介绍新来的印度商人。”
印度商人多了,不但彼此可以交流商机,而且对尼克的生活也带来极大的方便。尼克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而初来时当地还没有印度菜餐厅,这让他多少感到不便。如今,由印度人经营的印度菜餐厅已有三四家了。“听说义乌有这么大的市场,而且印度商人也有不少,这些老板就来这里开餐厅了。”
络绎不绝的外国采购商已经成为市场里的常客。据义乌市工商局最新统计,目前在当地注册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491家,外国企业常驻办事处939家。而常驻义乌的外商数量,据当地政府的统计,今年已经升至1万人。
尼克说:“这里的老百姓对外国人已经非常熟悉了,几年前他们看到外国人还会觉得稀奇有趣,有的人还会问我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但是现在大家是生意场的朋友,你来我往很正常。”
在义乌经商三年,尼克结识了一大批中国客户。而这些客户的生意规模也在悄然变化。“我认识的一位陈老板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书包生意,2004年我去谈生意的时候他只有一个摊位,今年他已经发展到三个摊位了。”
而这些客户的商品也在不断进步,这令尼克非常高兴。“这三年义乌小商品的价格也在上涨,这主要是材料涨价、汇率上升等原因造成的。但商品的质量、设计和包装也在不断进步,因此,它们仍然受到国外的欢迎。我2004年发出的第一个集装箱是到津巴布韦,现在在西非、南非还有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都有我的客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