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电
从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了解到,历经10余年研究,影响蓝莓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已被打破——不管在温室还是大田中,其高灌蓝莓组培快繁技术,可使苗木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从今年起,年工厂化育苗能力可达一千万株,而眼下山东仅有50万株能力。 2008年12月31日,由该所承担的“高灌蓝莓新品种组培快繁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一致认为已达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1998年,果树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近百个蓝莓品种,并从中筛选出了10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高灌蓝莓品种。目前已在国内建立多处试验示范基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一万余亩,新增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据了解,蓝莓果实除具有各种丰富的维生素外,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同时,也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加强伤口愈合的功能。因此,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其营养价值远高于苹果、葡萄、橘子等水果,是近几年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树品种。当前,山东省已有成果千余亩,亩产值在五万元以上。果实大部分出口,只有少部分进入超市。果园批发价每公斤高达50元以上。
据山东省果树所研究员刘庆忠预测,随着蓝莓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的突破,在山东省发展蓝莓前景看好。山东省是果树生产大省,苹果、梨、桃等大众果品发展迅速,确实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现在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逐渐回落。而蓝莓成熟早,正是水果上市淡季。因此,蓝莓应视为山东省果树调整的首选树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