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食品是这样“炼”成的
    2008-11-24    本报记者:熊琳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到“咯咯哒”问题鸡蛋,食品安全成为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在问题奶粉和鸡蛋这场食品安全风暴中,一些企业名誉尽失,面临破产,有些企业经受住了考验,产品销售正常、甚至受到消费者的热捧。那么,这些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企业自律:以化验独立防范灰色交易

  食品工业是一个道德产业,企业的自律是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的第一步。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乳制品、肉制品、蛋类生产大省,哈尔滨红肠更是冰城人引以为豪的名牌食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哈尔滨红肠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哈尔滨大众肉联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林伟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立命之本,必须把住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关!”
  为了确保原辅料的安全,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在管理上首先保证负责检验原辅材料的化验室“独立”,化验部门不能接触厂家,而是由公司的品质管理科进行验收。由于化验室只负责检测,并不知晓材料供应厂商,这就尽可能避免了材料供应厂商与检验员之间的灰色交易。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品质管理部门不受各分公司总经理领导,而由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直接管理,质量经理可以行使一票否决,不合格产品绝对不能出厂。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相应部门必须承担责任。
  据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迟玉杰介绍,协会每年组织食品企业交流食品安全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了全省食品企业加强自我监管和行业自律。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江连洲说:“企业的自律对于食品质量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政府的监管措施即使再全面,最终也需要由企业来执行。因此,加强企业自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

  政府监管:从“签字负责”到质量日志

  加强政府监管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处副处长李莹介绍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覆盖了产品原料进厂、食品生产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
  记者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从海关到微观,从政策层面到制度层面,都有独到之处。
  首先,除了对于食品企业进行季度抽样、日常抽查之外,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还实行“辖区监管负责制”,由质检人员对该辖区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监管。
  其次,以“签字负责制”强化监管责任。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之后,国家明确规定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于乳制品企业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李莹表示,哈尔滨市乳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员24小时驻厂,从生鲜乳入厂环节,到乳制品出厂的全过程,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乳品企业生产实行“签字负责制”。
  据黑龙江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丹产品供给部利民厂厂长仲晓嵩介绍,驻厂监督员对企业的收奶间、质检室、配料间、化验室以及原料库到最后产品的出厂,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三是以《质量监督管理日志》使监管工作由粗放走向精细。在利民厂的驻厂监督员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了一本《质量监督管理日志》,上面详细记载了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设备、原材料、添加食品等内容。
  据利民厂驻厂监督员梁瑞新介绍,这本《质量监督管理日志》是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独创,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每一天的生产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对食品企业进行及时准确的监管。

  相关稿件
· 从美国同行那里寻找食品监管差距 2008-11-20
· 本土食品也需要第三方认证 2008-11-20
· 食品安全问题 2008-11-14
· 食品监督应考虑走向第三方监管 2008-11-05
· 奶粉鸡蛋事件再次拷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