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忙人,手机幻听是否“缠”上了你
    2008-06-23    本报记者:周立权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没有电话,可耳朵里经常听见自己手机在响。手机明明已关机,竟还会“听到”自己手机的铃声。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专家指出,这些就是“手机幻听症”的具体表现,是心理超压的一个信号,手机幻听已给职场忙人上紧了“精神发条”。

现象:手机铃声好像总在响

  吉林省长春市的徐昊然告诉记者,他一直在从事媒体工作,由于随机事件和突发事件较多,手机几乎与他寸步不离,因此接听电话成了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手机最先设定的是欢快刺激的乐曲,没用多久,我就有了强烈的恐慌感,特别是半夜来电话,往往会造成我心跳加速,再躺下也久久难以入睡。”32岁的徐昊然说。
  后来徐昊然把手机铃声调成了节奏舒缓的歌曲。“如今虽然恐慌感减少了许多,但我耳边总像在响着手机的铃声,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比如在公交车上,在餐馆中,一有嘈杂的声音,就像手机在响。这时我都不自觉地掏出手机,看是否真的来电话了。”说到这里徐昊然一脸苦笑。
  在长春市做销售工作的翟丽也与徐昊然有着类似的经历,她说:“我总觉得手机在响,常常把手机掏出来,却发现根本没有‘来电’。”
  两年前,翟丽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销售工作。公司要求24小时待机,自此她就手机不离身。如果手机忘到了家里,不管多远、多忙她都要回去取。没有手机心里总觉得缺点儿什么。近期,这种手机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有时手机没响,也觉得手机在响,以致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看有没有来电话,生怕接不到老板或买主的电话耽误了生意。有时睡觉被手机声惊醒,但找来手机一看根本就没有人打来电话。“哎!感觉手机就像我的一个器官,丢也丢不掉了。”翟丽叹着气说。

原因:心理超压的一个信号

  长春市阳光心理援助中心主任格林说:“徐昊然和翟丽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手机幻听症’,是心理超压发出的信号!”
  格林说,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人们用它沟通感情、联络业务。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依赖手机,把它挂在脖子上、绑在手腕上,一刻离开手机,也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这是由于过分依赖手机而形成的一种“强迫症”。
  据了解,手机幻听典型症状有以下几种,即无论手机放在哪儿,虽没有来电话,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总觉得手机在响,每几分钟看一次手机;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或者情绪马上低落;换了新铃声,还能“听”到旧手机铃声。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日前对一些高频率使用手机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首席专家郑晓华介绍,经过调查表明,手机依赖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多与职业有关,如媒体、销售、咨询、公关等频繁使用通讯工具的从业人员,往往铃声一响就立即投入工作,这些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手机可以24小时待机,但人哪能撑得住?长期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丢掉重要客户,心里期待着电话可能带来的信息。这些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人们的“手机依赖”,没有手机在身边,就有人间蒸发的恐惧,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幻听。

对策:分散注意力可摆脱“纠缠”

  郑晓华分析指出,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上班族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造成的。目前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已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的生活,正如长时间使用电脑、依靠键盘输入后会产生暂时性的书写困难一样,“手机幻听”也是因为过度的手机依赖而产生的。之所以产生这种依赖与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也是分不开的,越是工作出色的人做事越追求完美,甚至苛求细节,也就更容易产生依赖。
  格林说,轻微的手机幻听现象,时间短,频次低,可以被认作手机疲劳综合征,一般不影响健康。人有压力、有焦虑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去解压。对于大多数轻度“手机幻听”的人而言,可以在应对上做一些适当的调节,根据自己的个性改变工作性质;或者调整工作、生活节奏,使自己得到放松;或者尝试通过经常更换手机铃声,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以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起到心理减压的作用。甚至可以寻找适当的一天将手机彻底关闭,充分获取轻松的自我空间。
  另外,要从根源上预防手机幻听症,就要注意给自己减压,如每天定时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放松心情。或者短时间专注一下与工作无关的事,如剪纸、画画、练书法等,都可舒缓心理压力。但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可能就是已发展为“强迫症”,真正严重的“幻听”属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应主动求医,进行心理治疗。

  相关稿件
· 严打垃圾短信 手机广告陷绝路还是迎转机? 2008-06-19
· 业内人士建议:应该理性看待3G手机的发展 2008-06-19
· 闫五四指出:手机终端定制要满足新的要求 2008-06-19
· 手机电池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89.9% 2008-06-19
· 夏普高端手机将于6月底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