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缺乏创新 韩剧遭遇发展“寒流”
    2008-04-14    本报记者:李拯宇 干玉兰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0年以后,来自韩国的影视剧和音乐等大众文化迅速进入亚洲市场,形成独具特色的“韩流”现象。在“韩流”形成过程中,进入千家万户的韩国电视剧可谓功不可没,使得“韩流”迅速地渗透到每个家庭中去,让韩剧中的家长里短和缠绵情感成为市井生活中颇受关注的话题。
  但是,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迅速发展和辉煌之后,“韩流”电视剧由于题材缺乏创新等原因,从2007年起面临危机。
  在韩剧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韩剧曾经借着裴勇俊和李英爱等明星的人气,在2002年至2006年间创下每年出口额增长30%至40%的佳绩,许多日本电视台甚至设置了专门时段,全年播出韩国电视剧。
  然而,韩剧热在持续了多年之后,从2007年起开始遭遇“寒流”。韩国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2007年6月对韩剧最重要的三大市场日本、中国和中国台湾在上半年进口韩剧和节目编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韩剧的热度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悄然减退。
  在日本,韩国三大电视台对日本出口电视剧的金额仅比上年增长5%,相对于2002年至2006年期间连续5年出口额大幅上升的局面,韩剧正显现颓势。
  此外,日本国内播放韩国节目的电视频道数从2005年的64个下降到2006年的36个,到2007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0个。
  在影响最大、覆盖最广的无线电视频道中,播放韩剧的频道减少得更快。日本富士电视台在2004年和2005年曾靠韩剧创下最高收益。但在2007年上半年,由于韩剧收视率持续下降,该台甚至停播了韩剧。同期,日本的主流电视台中,只有NHK、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和TBS电视台播放韩剧,且数量总共不超过10部。
  韩剧在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2007年6月的上海电视节上,韩国电视节目对华销售额为650万美元,比2006年在该电视节上的977万美元减少了近1/3。
  韩国文化界人士指出,韩剧的危机源于两大问题:第一是创新危机。作为大众文化,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大众始终保持喜爱。但在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后,韩剧的题材日益匮乏,一旦某种题材的电视剧热播,马上会有大批的“克隆”作品出现。很多电视剧不仅套用韩剧已有的模式,还热衷于翻拍日本和美国的热播电视剧,时间一长,这些题材重复的电视剧难免让人厌倦。
  其次是单向输出带来的文化逆反心理的挑战。在“韩流”的强势推动下,韩国向周边国家单向输出影视产品的同时,文化优越感悄然滋生,政府行为的加入,更让周边国家对韩国借电视剧“搭卖”韩国历史观、文化习俗甚至饮食的做法产生逆反心理。
  韩剧制作精细,人物生动,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脉脉温情,在不经意间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动,这些特点都是韩剧得以长久不衰的原因。但在海外观众对韩剧的期待越来越高,韩国国内电视剧竞争又空前激烈,韩剧出口价格水涨船高,题材和拍摄模式日益商业化的今天,“韩流”电视剧如何突破瓶颈,已经越来越成为韩国文化界思考的课题。
  相关稿件
· 韩国总统府选购环保型汽车为公众树立榜样 2008-04-09
· 韩国研究机构:韩国存在爆发次贷危机风险 2008-04-01
· 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涉嫌匿名持股 2008-03-26
· 韩央行行长:全球经济减速对韩国经济不利 2008-03-26
·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明年起将量产混合动力车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