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带火中国广告市场
    2008-01-04    本报记者: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奥运经济带来的不仅是企业市场销售的大幅攀升,同时被带动的还有与企业营销密切相关的广告行业。CTR媒介智讯日前发布数据表明,北京奥运会不仅带火了2007年的中国广告市场,还将在今年更加集中地为广告业注入新的活力。
  CTR中国商务人士调查(CBES)数据显示,中国的商务人士对与2008年奥运有关的商业信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门票信息的关注度达33.1%,对于奥运商机的关注度达29.5%,而对相关奥运产品的关注度也达到了25.4%。对这三类信息的高关注度表明,商务人士将奥运视为消费与营销的重要机遇,认为今年中国主办的奥运会将对消费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产品制造商与广告代理商不容错过的宝贵商机。
  据CTR媒介智讯部广告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各个城市户外资源的调整,户外广告收入不会再以资源扩张的速度增加,国内户外市场广告收入增长的脚步已经放缓。与2006年同期相比,我国2007年第三季度户外广告投放前五大行业的广告花费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为邮电通讯行业,降幅达到11.6%。占据户外广告投放最高份额的房地产行业和商业及服务性行业,同比也出现3.6%和2.5%的降幅。
  尽管如此,随着北京奥运的临近,户外媒体资源开始了加速调整。在市场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奥运官方赞助商的身影在户外广告市场显得格外活跃。中国移动、三星、可口可乐、联想跻身投放前十品牌排行榜,广告花费均较2006年同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而排名第六位的安利纽崔莱同样搭上了体育营销的快车,借世界田径黄金大奖赛在中国召开的东风,集中投放以刘翔、鲍威尔为主角的品牌新广告,户外广告花费同比增长40余倍。
  据CTR媒介智讯广告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奥运顶级赞助商在2007年前9个月的广告曝光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低级别赞助商的广告投放量却有明显提升——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的投放频次同比增长60%。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本土企业向世界展示实力的难得机遇。随着开幕日的临近,本土赞助品牌大规模增加了自身的广告投放,在投放量增长最快的TOP10品牌中,除GE、士力架外均为本土品牌,由燕京啤酒、国家电网领衔,贝发、梦娜、中国石化等纷纷加足马力,争赶奥运班车。
  而据麦肯媒介机构预测,当人们担忧美国经济的波动会导致今年广告市场大幅萎缩的时候,北京奥运会却有望使2008年广告市场增长成为现实,今年全球广告花费有望比去年增长5.5%。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