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时装周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追赶
访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
    2007-11-07    本报记者:韩丹 实习生:李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席的王庆在10年间伴随时装周一路走来。
  10年间,不光是中国国际时装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时装界乃至整个时尚界的变化同样可圈可点。那么,作为中国时尚界的领军人物,身处时尚最前沿的王庆又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呢?在中国国际时装周2008春夏系列发布活动前夕,本报记者对王庆进行了采访。

  记者: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时装秀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您能谈谈这些变化吗?
  王庆:现在的时装秀有两种功能:第一,设计师要在短短几十分钟的秀里,运用造型、色彩、夸张的视觉效果等多种元素,表现自己强烈的设计理念;第二,设计师们恐怕会“狡猾地”放些“烟幕弹”,因为目前时装领域保护知识产权还很难,设计师不太可能把真正推向市场的商品原型展示给观众,他们更多的只是推广一种理念。出于商业利益保护的目的,如今的时装周更看重或者说更强调表现的是设计师的生活理念和设计理念,力求把下一季将要推出的商品的特征概念化,给人一种夸张的印象。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国际时装周是中国时装界乃至时尚界的一个缩影,您怎么看?
  王庆:只能说,它是中国时尚界包括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捕捉到时尚发展的历程。时装周没有那么伟大,它不能代表全部。
  今天的时装周已经变成了一个流行文化和设计艺术创意的汇聚平台。为了更好地表现服装的创意和整体的艺术效果,还需要音乐、灯光师的配合、编导的辅助、模特的展示。时装周正在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一个商品类别所能代表的。

  记者:10年前,当人们听到“时尚”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陌生,但今天时尚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王庆:时尚是指创意被多数人接受后所形成的一种潮流。过去人们感觉不到时尚,是因为经济水平的限制,那时我们还停留在商品消费阶段。当社会发展到全面小康阶段时,人们才会追逐时尚与生活文化。人的消费需求有几个阶段:第一个是量的阶段,从无到有;第二个是质的阶段,质的需求满足之后就是文化的需求了。文化需求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个是流行文化的冲击。创造者、从业者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概念,被一些前卫的、知名人士所实践,带来大众的模仿,最后就形成了时尚。再之后,设计师又会考虑从流行风潮中提取新的灵感,形成螺旋式的上升关系。

  记者: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时尚界的一大盛事,作为创始人,您为时装周勾勒的未来发展蓝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时装周还要多久才能与巴黎、米兰等国际时装周比肩?
  王庆:首先,我希望时装周能够成为一个沟通产业和消费的桥梁,因为一切行为最终都要落脚到商业价值上;其次,我希望它能成为生活文化和流行趋势的预测平台,人们通过时装周能够基本把握服装的流行方向,这将为生产和消费带来指导意义。
  其实,从产业功能上看,我们的时装周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不同之处在于,巴黎、米兰时装周已经湮没在了知名品牌和设计师的盛名之下,而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和品牌。
  因此,时装周本身的组织和构建非常重要,我希望有一天人们不会再记得时装周和它的组织者,而只记得那些知名品牌和设计师,这也是我们创办时装周的原始动力。
  不可否认,我们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但反过来想,新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效率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别人是在探索中前进,而我们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追赶,避免了很多弯路。但是,距离越近追赶的难度就越大,我不敢推测多久能追上,我只能说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

  相关稿件
· 解读世界级时尚设计师的“通关密语” 2007-05-25
· 法国时尚设计师拉克鲁瓦转型成功获"重生" 2007-04-06
· 意大利波利蒙达时装学院:时装设计师的摇篮 2007-01-05
· 2006’震旦设计师系列论坛活动启动 2006-11-28
· 通用汽车携手上海通用汽车上演“设计师之夜” 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