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心中的“香格里拉”
    2007-09-19    本报记者:于文静 穆东 秦晴    来源:经济参考报

  藏族大妈在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欢跳“锅庄”舞。本报记者:秦晴 摄

  夜色下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三三两两的游客在繁华的四方街周围一排排银器、毛皮、茶叶店里散步消食。慵懒的爵士乐和芝士的香气从一家笼罩在淡黄色灯光里的咖啡店飘出来,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供应西式早餐,周六墨西哥餐,周日印度餐。
  桌椅墙壁都是木制的,地上摆着两个黑色的尼西土陶火罐,三只藏族龙头卧在火罐上,印着藏传佛教如意结的门帘随风微微鼓起。柜台上新鲜出炉的胡萝卜芝士蛋糕和一些可爱点心的奶油香气挑逗着路人的嗅觉。

四国人经营的咖啡店

  在这个藏族人聚居的古城里,这家叫Compass的小小的咖啡店却是由四个国家的人们共同经营的。清瘦的老板Joseph是个有着深深的背包情节的新加坡人,在开店之前他就在新加坡组织很多大学生到中国广袤的大山里徒步、野营、登山,“后来我被香格里拉的雪山、宗教和当地人心中的宁静深深吸引,于是在这里开了一年的客栈。”Joseph说,时间长了,天天藏餐他也受不了,常常想念西餐,于是就开了这家咖啡店,“让老外们的胃口也能找到家的感觉。”
  Joseph的印度妻子Carol是店里的主厨,她总是穿着白白的工作服,扎一只黑而粗的麻花辫子,笑起来时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每到周日,是Carol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当天的推荐菜品是她带来的家乡风味。
  清瘦、黑色中短发、眼睛细细的伊琳以前在新加坡的电信公司做培训工作,来香格里拉探望Joseph夫妇两次之后,就搬到Joseph店里帮忙了,“以前古城里经常停水停电,晚上我得烧水才能洗澡,即使这样我也喜欢这里宁静的生活。”但是,她在和当地的藏族店员相处之初却常常感到不同文化的冲突。“新加坡人很讲效率和精准,但这里人们很悠闲,很多事情都是差不多就行,有时候对此实在没法理解。”
  “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很安静,当地人的心也是宁静的,能让我沉下来,想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不像在新加坡,大家都只是低着头快速赶路。我打算给自己两年时间在这里,回去之后可能会继续读书。”

藏族舞优雅温柔

  在四方街的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有很多藏族大叔大婶围成几圈跳锅庄、弦子等民族舞蹈,伊琳有空的时候也会跟着跳上几圈,“藏族人真是太奇妙了,他们讲话很大声,好像很粗野,但是他们跳起舞来竟然那么优雅,那么温柔。”
  柜台后面,还在上高中的,双手插在帽衫兜里的美国小姑娘Melanie又和旁边的藏族服务员小梅逗起来了。
  Melanie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店里工作,每到周六,大胡子爸爸会隆重登场,给客人准备家乡的德州墨西哥风味大餐。
  Melanie说她很喜欢香格里拉的冬天,“到处都是雪,成群的牦牛在雪中,太美了,和德州很不同。在这里民族文化是扎根在当地人心里的,很多上年纪的老人每天都穿传统服装,在美国人们可不会这样。”

“我喜欢在这里工作”

  藏族姑娘次里央宗正用汉语夹杂着简单英语帮客人点餐,她已经在店里工作一年多了。“我喜欢在这里工作,环境干净,外国人很有礼貌,我能学点简单的英语,而且这里不卖酒。”
  夜渐渐深了,批萨和意大利面条的香味一阵阵地飘出来,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背包客们在咖啡店里卸下了一天的疲劳,慵懒而悠闲地享受着家乡食物带来的温暖。
  一个肤色黝黑、满脸皱纹的50多岁藏族男人戴着毡帽在角落的椅子上静静坐着,藏獒一样警惕的眼神望着门口,看到记者,腼腆地笑笑。有客人走了,他赶紧上前从收拾桌子的央宗手里熟练地接过餐碟送进厨房。
  Joseph告诉记者,这个藏族男人是他们以前去山上野营时的向导,“他对我们非常好,我就把他带回店里做保安,他很勤快,非常努力。”
  高大而健壮的澳大利亚人An Thony就是因为想改善当地藏民的生活而留在香格里拉的。他供职于一家名为“藏东国际语言交流中心”的非政府组织,在那里教授50多名藏民学习简单英语,旅游接待的一些相关知识,“我希望这些虔诚而善良的人们通过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能继续留在古城里做些生意,生活好起来,而不是像丽江那样,把机会让给善于做生意的外地人,自己搬出古城,那样对古城的传统文化保存是很大的损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