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同质药”考验医药部门市场良心
    2007-07-23    本报记者:陶维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不久前举行的第九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传出信息,随着众多品牌药的专利到期,原本高昂的专利费不复存在,国内制药企业可以跟踪这些非专利药物,研发低成本的“同质化药品”,从而降低药价,让老百姓用上便宜药。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生产这种同质化药品,上市价格能比品牌药低一大截。但现实是,同质化药品上市后,即使价格低、疗效好,销路却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在市场上,一些大品牌高价药的同质化低价药一直存在,可就是乏人问津。究其原因,消费者对这一信息根本不知情。
  对于没有多少医药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并明白何为同质化低价药。一种品牌高价药是否有同质化低价药,他们也不知道。以胃动力药物为例,老百姓熟知的就是吗丁琳,而且该药品往往成为他们购买的首选。但他们并不知道,疗效相近的同质化药品价格仅为吗丁琳的1/5。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医生和药品销售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向老百姓推荐高价药,因为高价药的背后往往是高利润和高回扣。在知情权没有充分享有的情况下,老百姓对药品的选择只能被这种推销牵着走。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信息的不对称性尤为严重。虽然国家为了扩大老百姓的药品选择权,规定医生开具处方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但许多老百姓对于药品通用名是什么,并不清楚。就算知道,对于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大致有多少种,疗效怎样,价格分别是多少,也很少能够了解。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孙月平教授曾讲过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本来孙教授一直使用一种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剂,后来一位医生告诉他,现在有一种国产药能够替代这种进口药,价格仅为进口药的一半。孙教授试了之下,疗效不错。试想,如果没有一些专业人士将药品信息告诉孙教授,那么孙教授将一直为高价药买单。
  由此可见,要解决高药价问题,让老百姓能够用上便宜药,在规范药品生产商、经销商、医疗机构、医生的同时,还必须加大药品信息的透明度,扩大老百姓对药品信息的知情权。
  政府相关部门应经常组织公益性的医药知识讲座、咨询会等活动,让老百姓对药品通用名、同质化药品等概念能有深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应编制药品清单,罗列药品名称、通用名、价格等相关信息,供百姓查询、比对,并安排具有医药专业知识的人员为患者提供药品咨询服务等等。让老百姓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主选择合适的同质药品,不花和少花冤枉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