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5-18 本报记者:王敏 戴劲松 刘阳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均宣布在这一天会向公众免费开放。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普通公众长期以来都可以免费参观绝大多数博物馆,特别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博物馆。
近年来,国内不少博物馆参观人次和门票收入持续增长,已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据了解,近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年收入均在两亿元左右,陕西历史博物馆年收入已接近2000万元,且继续呈增长势头。不少新建的有特色的馆也形势喜人,2006年,武汉市博物馆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湖北省内地理位置较偏的车溪农家博物馆接待游客也达到了2.8万人次。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只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有免票或者优惠措施,普通公众只有在特殊的节假日才能偶尔享受一下这个“殊荣”。
有报道说,近年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公益设施开始免费开放。相比之下,博物馆显然有些“步履蹒跚”。不少市民提出疑问:为什么博物馆不可以像一些公园、图书馆一样免费开放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免费开放带来的参观人次上升、维护费用增加等实际问题的背后,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否则博物馆的发展将会困难重重。
事实上,即便不免费开放,许多博物馆也有种种难言之隐。我国现有博物馆2000多个,绝大部分属于区域性综合类博物馆。据调查,博物馆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长期存在,且随着市场效益的天壤之别而拉大着差距。一些大馆规模大,安全保卫好,展出能力强,门票收入走高,经营呈良性循环,是“盆满钵溢”;一些小馆却诸多文物无处安放,面临关门危机,难以维系。
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博物馆之前每年尚有一定收入,实行免票之后,门票收入减少一半,目前员工工资、电费、水费等基本费用都无法保障;武汉市一家博物馆按照相关政策免费开放后,由于资金困难,只好采用变相收费。
湖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雷鸣处长强调,在现有条件下,要让博物馆完全免门票是不妥当的。收门票当前还是博物馆管理的一种途径,大部分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有限,免费开放不太现实。
湖北省博物馆李桃元副馆长也表示,博物馆的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人数激增,一方面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对观众人身安全也带来隐患。此外,接待过多的人,对整个展馆的空气影响不好,进而对文物保护和储存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有条件免费开放,博物馆应先设定一些“门槛”,比如设个每天参观人数上限,这才是贴近现实的做法。
他指出,免费开放应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博物馆。例如,纪念性博物馆可以免费或者象征性收取少量费用,但历史性博物馆还应收门票。而对一些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压力,有关专家建议可参考国外博物馆的一些做法,通过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来支持运作,弥补免费开放后政府经费的不足。
专家们指出,现代博物馆和公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博物馆设定“门槛”的同时,当务之急还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