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餐馆的文化味
    2006-12-15    文有仁 单樨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6年初夏我们在波兰参观访问了11天,先后到过波兰10多家餐馆就餐,感到波兰餐馆不仅有美味佳肴,且能让人领略到浓浓的波兰文化味。
    波兰餐馆普遍重视文化品位,而且各具特色,尤其体现在餐馆的装饰。
    在首都华沙,我们曾在“文学家”餐馆用午餐。餐馆设在波兰文学家协会小楼的第一层。一进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沿墙摆放的整排书籍,这一独具匠心的点缀使餐厅免去了陈腐和低俗,显得清新而儒雅。
    一个真人大小的武士铸像,一手握剑,一手持盾,立于门前,看到这儿,人们很容易以为,这是个什么博物馆。其实这只是古都克拉科夫的一家餐馆。这种设计反映出了自古以来持盾自卫,握剑反击入侵者的波兰民族精神。
    我们曾领略克拉科夫另一家开设在地下室的餐馆的文化气息。长长的狭窄过道,作了巧妙的装点;低一些的地方曲径通幽;稍高些的地方修建有错落有致的小山坡;拐角处的墙壁凹凸起伏,砖块裸露;整条过道参差不齐地附着绿色攀援植物。小径旁、山脚下、拐角处散落着一张张不大的餐桌。在这里就餐,犹如在大自然中享受野餐般心旷神怡。
    我们还曾经在克拉科夫南郊一家乡村餐馆就餐。小餐馆是全木结构,外墙覆盖着绿色植物。厅内一面靠墙的木架上摆满了酒瓶,桌椅都是木制的。波兰老百姓喜爱的白色勾花幔帘垂挂在厅内的最前方,下面的台子上陈列着古老的彩釉水罐、小木桶、木筐和自制腌菜的瓶瓶罐罐,一派朴实无华的乡村景象。
    华沙“演员”餐馆红色墙壁的顶端,绘着长长的一行手持吹拉弹奏各种乐器的人物。我们落座进餐,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走进来,身材高挑的他,一袭波兰人喜欢在严肃场合穿着的蓝色西装,黑色高领套衫外挂着一条银白项链。他先朝我们鞠躬致意,然后坐在琴前弹了起来。悠扬的乐曲一支接一支在若明若暗的烛光伴随下轻柔荡漾。餐桌上瓶里的插花散发着清香,烛光传递着温馨。
    餐馆里人们一般都是低声细语,没有觥筹交错,更不见划拳行令。
    波兰餐馆服务员男性居多。他们的着装富有民族特色,与餐馆的风格相协调。克拉科夫一家根据过去乡村睡火炕的习惯而起名“火炕”的餐馆,服务员白衣黑裤,腰间扎着一条山地村民特有的三四寸宽的大红带子。
    在装点成一派自然风光的地下餐厅,服务员的白衬衣白得透亮,黑西裤黑得发光,项间系紫红蝴蝶结,腰间围着紫红围裙,一手托着餐盘,一手背在身后,穿梭在餐桌间。
    顺便提一下,波兰餐馆没有玉女站立在门旁迎宾,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服务员无论男女,来到客人面前服务时总是面带微笑,和颜悦色。
    文化味,使波兰餐馆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