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核电事业汇聚了共和国的几代精英:双鬓如霜的创业元老,纵马南北的核工业建设中坚,壮志凌云的新一代英才。如今,“十一五”规划我国全面步入核电发展新时期。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向世界证明:起步于艰难时期的中国核工业,跨越了一个时代。这既是对20世纪的告别,也是中国核工业奋起追赶世界一流目标的某种开始。
对外交流、提升实力、引进技术、自主创新,核工业人激情演绎了“敬业报国、求精创新”的深刻内涵。历史回眸,其间创业艰辛、奋斗曲折。这些为核电事业大发展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创业者,硬是铸就了中国核电发展全方位立体经营,实现着产业报国的理想。
|
秦山二期核电站全景 |
在国际核燃料市场,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子能公司”)声誉卓著。作为改革开放之初就成立的专业从事国际贸易的专营企业,它是国内率先被国家授权中国核工业集团、并由集团委托从事核燃料进出口业务的专营公司。这源于它多年的核工业的深厚专业背景。如今,原子能公司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与合作关系,形成了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全球性国际贸易网络。更为宝贵的是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并且能够在新时期国家核电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
在港口装卸核燃料 |
|
主办核工业展览 |
|
企业员工正在拓展训练 | 核电发展 春风已度玉门关
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的新型能源。在2008年初的罕见雪灾中,核电的安全稳定就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的日趋关注,以及中国在《京都议定书》签字后对环境安全的庄严承诺,核电以安全、清洁、可靠,不排放污染气体而被人们寄予厚望。加快核电建设、提高核电比重,能够极大改善我国能源过多依赖矿石燃料的现状,有助于缓解常规能源所带来的交通运输和二氧化碳排放压力;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原则通过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6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2000万)千瓦,这为我国的核燃料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中国核电面临“积极发展”的国家方略,正在运营的核电站,不断涌现的扩建、筹建的核电站对核燃料需求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时,社会各界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关注到“核燃料的供应能否满足核电发展需要”上来。此刻,人们发现,在保障我国核燃料供应能力上,中核集团能够响亮地回答——“我们能”!
保障供应的重要渠道
保障供应是核电能够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我国“国内生产作为核燃料供应主渠道(第一渠道),国外开发(第二渠道)尚不能形成生产能力”的基本格局下,通过贸易渠道(第三渠道)获取资源是利用国外资源的主要方式。这也是作为国内核电对资源需求的主要补充以及核电企业建立资源商业储备的主要来源。中核集团公司康日新总经理不无自豪地说,“原子能公司的组建和诞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事实证明,从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赋予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对核燃料及制品的专营权,实行专业化外贸经营;利用国际市场作为国内天然铀供应的保障渠道之一,培育核工业外贸专业人才是极富有远见的决策。如今,在这一专业外贸领域,原子能公司已日渐成熟”。 事实上,做为国内核燃料供应商的中核集团,适应时代要求,已初步建立了规范化、市场化运作的民用核燃料供应机制。集团内外并举,对内建立了“公平、公开、一视同仁”的核燃料贸易服务平台;对外保持了多年经营起来的稳定可靠的贸易渠道(即原子能公司),从而在多个方向构建了确保我国核电发展的核燃料供应的保障体系。
国际贸易:从容崛起背后的“含金量”
改革开放之初,百事待兴。国家不失时机地在五大军工集团(部委)组建外贸企业,形成开放的“窗口”、对外的“桥梁”。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荣膺其中。如今,近30年倾力国际贸易,原子能公司蜚声海外。如果谈不上是一种非凡的记录,那至少是一种力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核工业人的产业报国之志。这种强国之梦、报国之志,在核电迎来全面发展的今天仍在继续…… 大江流日月,高天行风云。在对外贸易领域,原子能公司已在国际贸易领域默默耕耘了近30个春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许多人对中核集团旗下专业从事外贸的“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的第一感觉。多年来,原子能公司一直致力于开拓和保持国际贸易采购渠道,建立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积极补充和储备能源战略资源,确保核电长期稳定运行。做为中国核工业向世界打开的第一扇“窗口”,原子能公司很早就开始了走向海外的艰苦历练。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多渠道保障资源长期、稳定供应,确保中国核电的可持续发展,是他们的战略目标。 由于是国内率先,没有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原子能公司在肩负国家使命的探索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以燃烧的报国激情开拓创新,在加强国际合作中,创立出“中国原子能”熠熠生辉的国际品牌。国际业务迅速增长。在核贸易领域,最近四年的业务量是前20多年的总和,其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口碑在国际同行中已达到了无人不晓的程度。据了解,目前公司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公司进行广泛的经贸合作。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形成了稳定的进出口国际贸易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利用境外资源,保证国内核燃料供应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高峰之巅,感受风云激荡。毫无疑问,国际贸易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而从事核燃料及其制品的贸易经营,则是对企业的最高端考量。原子能公司长期致力于促进和加强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代表国家的形象。多年来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原子能公司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了中国核工业的鲜明风格特色。作为一家享誉海外的外贸专营公司,从事着核资源贸易,其艰难和复杂程度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核贸易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核专业背景及很高的外贸业务素质。在精通外语、计算机和外贸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尤其重要的是,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才,须通过多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实践中,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原子能公司员工。 品牌,是辛勤者多年沉默的长跑。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和人才培养,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树立了在这一领域的信誉和实力。多年来公司从国外进口资源的渠道和运作始终保持畅通;与全球主要铀供应商也保持着多种方式的合作;为保障国家核电大发展所需的铀资源量也未雨绸缪、准备充裕,并且在渠道建设方面早早做好了保障供应的整体布局。 开展国际贸易的首要任务是获取低价格的天然铀资源。作为资源类的战略物资,天然铀的贸易自然也遵从价值规律的掌控。但是作为敏感战略物资,天然铀较一般类商品又使得它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与供求关系和市场投机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给市场价格的预测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应对市场的急剧变化,原子能公司凭借着多年国际贸易的专业禀赋,依靠有着坚定报国信念的高端人才,在国际铀市场大幅波动的关键时期,利用长期掌握的市场数据,业界各种动态,以及对国际宏观能源形势基本走向的把握,择机为核电站企业采购成本相对较低的铀资源。 市场本身就意味着竞争和实力间的互相制约与抗衡,意味着成本最低和利润的最大化。核电用铀作为一种商品,一旦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它同样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原子能公司在市场价格较低时,果断出手,形成一段时间内的价格锁定,建立相对低位的价格机制,为核电发展保障供应建立了适量的储备。 价格博弈是原子能公司引以为自豪的。15年来,原子能公司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进口了其低浓铀需求的30%,核电站与同期国际市场相比后称赞原子能公司的价格低,服务好;1998年以来,原子能公司为田湾核电站进口两个首炉和6个换料周期的燃料,供货稳定,成本低,为田湾获取较好利润提供了基本保障;2001年以来,公司的天然铀进料加工业务为中核集团公司带来了良好收益;2007年,原子能公司避开了国际市场铀价格的最高位,在价格谷底采购天然铀;2008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极不确定的形势下,公司为核电企业采购的一批天然铀也是在价格相对较低时购入的,例如为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核电项目与阿海珐公司签订的800吨核燃料供货合同,确保了企业今后运营的低成本。 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核燃料国际运输体系,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原子能公司的实力。“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反恐力度。世界上的主要船运公司退出了核燃料运输服务市场,寻找能够承运核燃料的公司成为一大难题。加之沿途港口和终到港的靠港手续复杂,使得核燃料的运输船只成为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核燃料运输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原子能公司凭借着长期从事核燃料运输的经验与合作伙伴良好的互信,积极筹划、科学布局,建立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核燃料国际运输体系。为保证我国进口核燃料的通道安全,根据世界产铀的主要地区分布,原子能公司已逐步建立了进口铀资源的主要通道,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可靠的运输物流保证。
在发展中创建企业文化
以发展孕育文化,以文化推动发展,是原子能公司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深刻感受。事实表明,文化从来不是企业王冠上的装饰品,更不是企业成功后的附庸风雅,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最为强劲、持久的核心动力。原子能公司在不断加强国际市场开发力度的同时构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多年的实战,围绕落实中核集团3221战略,保障中国核电燃料长期、稳定可持续供应这一原子能公司的战略目标,逐渐清晰了自身的文化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贸易公司,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中国优秀企业,已成为新时期原子能公司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我国核工业创始于1955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形成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倡导节能环保的21世纪,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核电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围绕核燃料供应保障能力,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保障核燃料供应责无旁贷。原子能公司在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形成了极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大家无论是在作业繁忙的海港,还是寒风凛冽的陆路口岸,都能严谨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同维护着原子能公司的品牌和信誉。 风险控制是国际贸易中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最近一段时期,从体制机制上系统防范风险,无疑是考验企业执行力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试金石。为此,原子能公司从建章立制入手,从制度建设的基础领域就开始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首先,在重大事项的决策风险控制上,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公司以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和重大事项总经理会鉴制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由于决策的制度化、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国际贸易中的种种不确定风险。 其次,在财务管理上,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尽快回笼资金;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作所规定的责任和收益;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既是业务领域的骨干,更是体现执行力的中坚;公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经常以业务研讨,组织培训等形式,分析探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使凝聚力文化和风险防范意识升华为新时期一流国际贸易公司的必要文化修炼。
“进取合作”成就和谐高效
在有条不紊的紧张节奏下,原子能公司往往表现出一种“波澜不惊”的低调。在平静从容的态度中,全体员工都有一种理性的紧迫感,并且迅速转化为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 外贸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在双边、多边外交的主导下,体现国家利益。而执行工作的具体每个人既感到使命光荣、又觉得责任重大。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在进取中和谐,在合作中心情舒畅”。提倡管理中的阳光心态,员工自觉意识到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是在工作岗位上。高效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是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是使人的力量成为企业发展之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相适应。进取、和谐、合作的企业文化带来的是心情舒畅和实实在在的高效率。 例如当有些业务暂时分不清该谁做时,第一个接触到的员工便会主动承担起来。员工之间有分工,亦有合作。和谐高效的企业文化培养了员工习惯性的“补位意识”。 更重要的是,原子能公司的和谐高效是从领导层带头做起,具有很强的带动示范效应。领导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团结协作;以创造性思维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成为提升外贸经营素质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下的新追求
核能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改善环境、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核电发展的系列化、规模化、批量化,是实现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为应对核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核工业精心组织,详细规划,一批适应今后核电发展需求的核燃料供应体系正在形成。
提升服务品质 打造“和文化”
在高技术和稀缺资源领域,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扼制的事例不胜枚举。直至今天,在高技术、稀缺金属资源领域,我国仍面对着许多壁垒和禁区。 作为核燃料供应的重要渠道之一,国际贸易应该如何集中力量,做大做强? 内部集中,对外竞争。据了解,核电发达国家对核燃料产业基本都是集中统一管理。从长期的实践效果来看,不仅优势明显,而且是成功之道。一向鼓励市场竞争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核燃料循环产业却大多实行坚定的集中统一管理,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能够集中国内优势力量,发展本国核燃料循环产业,最终起到推动核电发展,同时增强一个国家战略力量的作用。 其次,核燃料产品既有燃料产品的通性,也有其特殊性。其面对的用户群十分明确,集中统一配置资源,同时配合国家核电发展政策、投资和经济周期、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能够节约国家资源。 第三,集中统一的循环体系,有利于保护发展中的核燃料供应链,对外打造核燃料整体竞争力。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成长壮大,形成国际竞争力。 为此,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强调,必须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以良好的服务支持中国核电的和谐发展;以优质低成本增强中国核电的竞争力。 在市场环境下的核电发达国家,深知市场竞争的利弊。他们自然不会把市场竞争这把双刃剑的另一刃划向自己的咽喉。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优化配置资源。而对资源类产品的多头进口,内部互相竞争,必将形成一个无序市场,出现恶性价格竞争。 和谐发展的“和文化”,使原子能公司认识到,中国核电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的机遇。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要以“和谐文化”统领,为核电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低成本的核燃料保障,就能够使不同的核电企业接受服务,和谐发展,通过核燃料供应形成核电建设发展中更高层次的“和文化”。 而高效优质服务就需要在内部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够高效率地贯彻公司决策。使核燃料供应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环环相扣,平滑联接。以全面优质满意周到的服务,将有限的资源、明确的用户群凝聚在一起,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超越单纯的贸易情结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是使人的力量成为企业发展之本,并且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相适应。超越单纯的贸易情结,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强烈意识到,一个强大的核燃料循环产业是我国核电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立志产业报国的原子能公司已经将重点从单纯的“贸易”层面,转移到了对人才、资源和服务等有效提升的层面。为适应核电全面发展的新形势,原子能公司正在以系统性资源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合作多赢经济。市场经济不仅造就了一批制造企业,而且培育出一批拥有全球视野的商业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方向。中国核电正在崛起,而发展中的新兴产业需要强大的高端服务业倾力支持。超越单纯的贸易情结,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待自身发展的紧迫性。与中国核燃料循环产业共同成长中,他们更加关注中国核电的整体竞争力,并为核电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贡献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