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盛集团昨日宣布,已于6月1日将30.3亿股工商银行H股出售,套现约148亿港元。至此,从去年年底至今5个月时间内,共有7家外资机构先后抛售中资银行股份总计401.95亿股,套现1185.82亿港元。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金融危机已导致多国经济面吃紧,多数外资机构急于回笼资金填堵国内窟窿,红筹股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的“提款机”。 据记者了解,从去年12月31日瑞士银行出售中国银行H股以来,至今5个月的时间内外资机构已经分两批对中资银行进行减持。 今年一季度,瑞士银行、美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3家外资机构宣布减持。去年的最后一天,瑞士银行出售33.78亿股中行H股,套现8.08亿美元,折合约62.631亿港元;今年1月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价格抛售建设银行56.23亿股H股,套现220.42亿港元;
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持有的中行108.1亿股H股全部抛售,套现约24亿美元,折合约186亿港元。 进入二季度,外资减持股份数量似乎有所减少,但套现资金大幅上升。4月28日,德国安联集团减持32.16亿股工行H股,套现124.14亿港元;4月28日,美国运通公司减持6.38亿股工行H股,套现24.63亿港元;5月12日,美国银行再次将持有的135亿股建行解禁H股出售,涉及资金约73亿美元,美国银行大赚420亿港元。紧接着就是本次高盛的“意外”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高盛之前共计持有164.76亿股工行H股股份,占比为4.93%,是工行最大外资股东。今年3月底时高盛曾承诺,将其所持有工行H股当中的80%股权(即131.81亿股)禁售期延至明年4月28日;而剩余20%股权(即32.95亿股)则于今年4月底解禁,当时高盛发言人曾声明“并不急于卖股”。而高盛集团副董事长麦克·埃文斯半个月前在出席陆家嘴(24.79,0.17,0.69%)论坛时,还明确表示不会减持工行股份。但此后不久,即传出高盛为工行股票寻找买盘的消息。 “从这些情况看,高盛此次减持并不算意外,因为按照相关要求,机构减持会提前一周通知银行。而且从减持当日的股价看,高盛并没有得到利润的最大化。
”对于上述情况,相关分析师这样表示。数据也显示,高盛减持当日,工行H股股价较前一日的收盘价5.11港元有4%-6%的折让。另有消息称,本次减持股份已“悉数由大型机构承接,没有流向二级市场”,市场估计主要由中资机构接货。 虽然这些减持都发生在外资机构限售股解禁之后,但动辄数百亿股的抛售“力度”仍令市场感到“揪心”。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之下,外资机构减持H股似乎也是无奈之举。据相关人士透露,外资机构“撤退”并非看空中国股市。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受资金困扰的欧美银行,一直把所持有的廉价中资银行股作为“救兵”,同时将香港股市作为“提款机”,以补充流动资本金。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这是发达经济国家去杠杆化进程正在加速的体现。据其介绍,杠杆化是借别人的钱,来帮自己赚钱的一种方式,去杠杆化强调的是取消“借别人钱赚钱”的模式,加快资金回笼。而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对外资股东减持的态度均表示这是“市场行为,可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