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合作改造非节能建筑示范项目见闻
让老房子变得舒适环保
    2008-01-07    作者:徐步青    来源:《人民日报》2008-01-07 第06版

一个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我国目前有许多上世纪建造的住宅,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建筑围护结构和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差,其中有部分住房,冬天虽有暖气但室温仍只有12—13摄氏度。夏天室内温度则很高,外墙墙体结露发霉严重。但从住宅使用寿命上看,这些住宅仍将有20—30年的使用期。如何维护这些老房子,不仅关系到能否降低建筑能耗、减轻沉重的能源负担,更关系到能否满足百姓居住舒适性的要求。
    建筑能耗是全社会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约占30%。在目前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时期,节能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也尚未找到一种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方面都合适的既有建筑改造模式。这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如何降低以往建造的非节能建筑能耗,的确是一个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吴女士家中为何温暖如春

    记者最近来到北京市惠新西街小区,欣喜地发现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区12号楼的外墙粉刷一新,外窗也更换了新型断桥铝合金,美观、保温、耐久,而且环保。住在14层的吴女士家中温暖如春,吴女士兴奋地说,今年室内温度比往年高不少,再也不要穿棉袄和棉鞋了,电暖器派不上用场,马路上传来的噪音也小了很多。
    惠新西街12号楼建于1988年,为内浇外挂预制大板结构,属于典型的非节能住宅,北京市申请将其作为“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示范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工程共花费400万元人民币,由北京市建委、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北京住总集团和居民各出资100万元人民币。
    北京市既有住宅中尚有9000多万平方米的非节能建筑,这些非节能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采暖耗热量指标,是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2.17倍,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在全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旧建筑中,95%以上是此类高能耗建筑,而改造非节能建筑工作可谓千头万绪,资金、技术、环保意识和方法等等,错综复杂。因此中国政府在制订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步伐,通过试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方法、融资的模式,评估节能改造的综合成本和节能效果。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潜力

    “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是建设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策划并具体实施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德国政府通过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中国引进国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理念、能耗检测技术,并确定中国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城市,实施示范工程。
    德方项目主任徐智勇先生说,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已成为中德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合作都遵循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取得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最佳的解决方案。

  相关稿件
· 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减排率先垂范 2008-01-07
· 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在贵州省正式启动 2008-01-04
· 房维中:节能减排应采取更严厉措施 2007-12-28
· 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形成“吃粗产精”新方式 2007-12-26
· 节能减排呼唤清洁能源车提速 200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