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投资者反对 香港"披露易"改革面临尴尬
    2007-07-25    于戈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一边喝早茶,一边看报了解信息,打个电话委托交易。”在香港证券市场,这是不少年纪较大的散户投资者习惯了数十年的“炒股”方式。不过,港交所最近实施的一项“披露易”改革颠覆了他们的投资生活:现在他们只能通过上网、而不是看报来了解上市公司公告了。
  这项改革实施至今正好一个月,而一场有关投资者公平“待遇”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因为一些散户发现,他们现在了解上市公司信息总是比那些机构“慢几拍”,并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地位。

遭六成投资者反对

  港交所于6月25日开始分阶段实施“披露易”改革方案。据此计划,只要主板上市发行公司于香港交易所网站及其本身网站刊发公告全文,即可自行选择是否于报章刊发公告。
  “实施一个月以来,投资者感到了很不方便,不少投资者对于寻找所需的信息感到困难,并向我们反映。”香港投资者学会主席谭绍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介绍,在香港市场,使用互联网的投资者只占所有投资者的30%左右,大部分投资者仍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通过报章了解上市公司信息的习惯。
  尽管港交所声称这一变革旨在增加香港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但香港报业公会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逾六成投资者反对“披露易”的有关安排。在“披露易”实施前,76%的受访投资者不知道港交所将取消强制上市公司在报章刊登公告的规定,70%受访者认为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会因此而减低,有47%的人认为,新安排会减少他们留意上市公司公告的意愿。

散户权益之争

  港交所上市科主管韦思齐说,“披露易”计划可使香港的发行人信息发布机制与其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制度看齐,日后也可在交易时段内作实时电子披露,以及解决目前因等待于报章刊发公告而引起的不必要停牌问题。
  但是这一说法却并未受到市场的完全认可。“我认为这次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是机构投资者!” 香港报业公会财经资讯组发言人汤锦标说,如果上市公司在交易时段内实时披露信息,专业的投资机构无疑能及时获取信息,而那些不能时刻上网的大众投资者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因而处于一个不公平的地位。
  部分香港投资者认为,虽然美国市场也实施了电子化披露,但这与该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有关;而在香港以及内地市场,散户投资者仍然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并不具备现在推行电子化“单轨”披露的市场基础。
  香港凯旋先驱公共关系公司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廖国伟认为,披露电子化需要与网络应用普及度相匹配,如果网络没有普及,推行“单轨”电子化披露也就不太合适。
  他介绍,在欧洲一些地区,尽管网络已较为普及,但考虑到投资者习惯很难改变,这些市场也仍然保留了平面媒体披露的方式。

信息垄断之争

  与此同时,港交所在此次改革中的双重身份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汤锦标指出,在美国及其他实施披露电子化的地区,提供集中公告信息披露平台的不是交易所,而是证监会。港交所既是市场监管者,同时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此次改革中可能涉及利益冲突。
  他认为,“披露易”改革使港交所成为上市公司信息的垄断者,这为将来港交所对此收费埋下伏笔。即使不收费,港交所也可能通过网站的其他经营模式产生收益。
  汤锦标称,在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的咨询中,报业公会曾就收费问题咨询港交所,港交所回应称目前没有这个考虑和打算。不过汤锦标认为,即使如此,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并不能排除今后在股东压力下采取对电子信息披露进行收费的可能。

双轨制改良设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实际上大多数香港散户投资者对于电子化信息披露并不完全反对,他们希望的是,仍然保持多元化的信息披露渠道,而不是“一刀切”用电子化披露完全取代平面媒体披露。
  廖国伟指出,信息披露电子化,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纸张的耗费,是一种新趋势。而考虑到散户的利益,可以把新措施实施的过渡时间延长,或者仍然延续某个渠道的平面媒体披露。
  “我们认为改良的“双轨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汤锦标介绍,这种办法就是将公告原文通过网络公布,但同时在报纸等平面媒体披露一个摘要,这样就能满足个人投资者的基本信息需求。
  目前,市场的有关意见也已经向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反映,而“披露易”改革最终是否会因此出现新的变化,则仍是未知之数,因为港交所认为,这种改良双轨制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报喜不报忧。不过汤锦标说,“对此我们仍会继续努力。”

  相关稿件
· A股挂钩基金汇丰中国翔龙基金在香港遇爆炒 2007-07-25
· 易小准:内地服务业将优先向香港开放 2007-07-17
· 全球资金加速流入香港 红筹国企或跑赢A股 2007-07-16
· “2007香港购物节”启动为游客提供多项优惠 2007-07-11
· 香港首发塑质钞票 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