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京城"天书"处方难绝迹
    2007-05-10    记者:夏文 刘长亮    来源:《京华时报》2007-05-09 102版

  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已正式实施。在3月12日卫生部发布新《办法》时,《京华时报》就曾对京城(本网编注:北京市)部分医院进行调查。当时,“天书”处方普遍存在。新《办法》实施一周后,记者再次对京城的6家医院进行调查,发现“天书”处方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彻底消失。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处方和病历书写不一致

  时间:5月6日
  14:15-15:05
  科室:中医科普通号
  记者先购买了病历,来到诊室接待记者的中医科医生态度十分亲切,详细询问了记者是否公费等情况和具体的病情还有症状,随后填写了病历并开具了处方。医生同时开具了两张处方,一张为中成药处方;另一张为中药饮片处方,两张处方均为手写处方。
  改进:
  在处方下方的空白处划了斜线以示处方结束。
  不足:
  1.病案号、病情诊断、科室名称潦草得无法辨认。
  2.中成药处方中药品名称和服用方法以及计量潦草得无法辨认。
  3.中药饮片处方中14味药中大部分药味无法辨认。
  4.医生签名及日期非常潦草。
  5.病历书写得也十分潦草,而且处方和病历上书写的不够一致,并没有将中药饮片中的14味药写上病历。

积水潭医院 电子处方规范但仍有遗憾

  时间:5月5日
  13:30-13:45
  科室:皮肤科普通号
  记者挂号后来到三楼皮肤科,医生仔细询问记者症状,随后在电脑里敲打了几个字,并告诉记者他准备给记者开的药品及用法,随后将打印好的电子处方递给记者。
  在两次体验中,记者发现积水潭医院医生开具的皆为“电子处方”。
  改进:
  1.电子处方上,病情诊断和药品名都非常清晰。此前体验时,该院处方开具的药品用量超过了一个月,且未作任何说明,违反了新《办法》规定。
  2.医师签名十分清晰。此前体验时,该院处方手写的字迹潦草。
  不足:
  与3月15日的体验相同,记者依旧没有在处方后的空白处看到斜线。根据新《办法》规定,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须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北医三院 “天书”处方依然如故

  时间:5月6日
  8:10-9:20
  科室:中医科普通号
  在中医科,记者称自己睡眠不好,医生进行把脉后说记者有中医常说的“心火”,但并未对何为“心火”进行解释。随后他问记者愿意吃汤药还是中成药,记者表示汤药太麻烦,于是医生在处方上开具了两种药品,为手写。记者仔细察看,发现其中一个是“心神宁”,而另一个因字迹潦草无法辨认。
  此次体验中,除了日期没有像上次一样写错外,北医三院的处方和记者上次体验时并无改进。
  不足:
  1.病情及诊断填写潦草,无法辨认,而且与病历上差别较大。根据新《办法》规定,处方诊断填写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药品名称后的小字辨认不出是药品规格还是药品用法。
  3.医师签名潦草,难以辨认。
  4.没有在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朝阳区中医医院 改了斜线又冒出不标计量

  时间:5月6日
  16:15-16:30
  科室:急诊内科普通号
  不知何故,记者挂的是普通的门诊号,却被指示到急诊普通门诊室诊治。记者表示只是想开点药物,因此没有携带和购买病历。医生询问了记者的症状后,作出了“化扁”的病情诊断。医生告诉记者咽部有明显的发炎现象,询问记者是否要同时开点西药抗生素。记者同意后,医生开具了两张处方,一张是西药抗生素的处方,另一张是中成药的处方,两张处方均为手写。
  改进:
  改变原来调查时发现的没有在处方结束后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的问题,每张处方结束后都有一斜线表示处方结束。
  不足:
  1.依然存在着医师签名和病案号书写潦草,无法辨认的问题。根据新《办法》规定,处方必须字迹清楚。
  2.医生开了近7天用量的药品,且在记者的处方上并没有对延长用量部分进行标注。根据新《办法》规定:“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生应当注明理由。”
  3.在所开具的一张处方中没有明确标明药品的剂量和服用方法的计量单位。根据新《办法》,处方上须标明。

朝阳医院 用通用名但无斜线

  时间:5月6日15:30-16:10
  科室:耳鼻喉头颈外科普通号
  记者办理了一张医疗卡来到诊室,医生索要病历时记者表示只是想开点药,没有购买病历。该医生当即表明若出现不能报销等情况概不负责。记者表示扁桃体有点发炎,但不记得原来开的药名了,想开些常用的药品。医生的态度虽有些冷漠,但还是给记者开了药。随后记者又表示最近过敏性鼻炎有点发作,医生给记者简单检查后,给记者开了相应的药物。处方为手写。
  改进:
  1.医师签名虽有些潦草,但可以辨认清楚。
  2.所开具的药品一律使用药品通用名称,改变了本报之前报道时不使用药品通用名称的情况。
  不足:
  没有在处方完毕后划一斜线以示处方结束。

北京中医医院 字迹仍难辨

  时间:5月6日13:15-13:50
  科室:内科普通号
  记者来到该院的时候医生还没有上班,13点30分后医生上班开始为病人诊治,排队的病人很多,需要等候,待到记者诊治的时候,医生仔细询问一番后又给记者号脉诊断,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给记者开具了处方,为手写。
  改进:
  病情诊断虽有潦草的问题,但和本报此前的体验相比,字迹更为清楚点。
  不足:
  1.病案号、服用方法仍很潦草,几乎无法辨认清楚。
  2.依然没有在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结束,仅仅在空白处顿了一笔。
  3.处方的日期标注不清晰。

 

  相关稿件
· 中医药常用词汇将拥有标准英文名 2007-04-09
· 福州市:同病不同院医药费竟然相差160多倍 2007-04-04
· 根治教育和医药乱收费问题需推进体制性改革 2007-04-04
· 中医药欲摆脱产业边缘化 知识产权将有特别保护 2007-03-26
· 发展中医药解决“看病贵” 200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