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首次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
    2007-01-09    玉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09 8版

  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前在福建表示的。他说,2007年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涉及制订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各项规则,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
  据介绍,2006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当选由18国组成的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为中国积极参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3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自始至终积极参与了公约制订工作的全部过程。2004年8月,中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还是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通知,专门成立了由15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传统节日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系列传统节日中比较著名的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少数民族也有许多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目前,这些传统节日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
  据介绍,我国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共有31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2处。

14个省区已建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将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立。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要比第一次更科学、更规范。要尽早组织专家介入,对一些疑难问题、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对古村落保护、双遗产申报、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申报等问题,都要尽早进行研究。目前,河北、辽宁、浙江、福建等14个省区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11个省区市正在建立省级名录,有6个省区市在筹备建立省级名录。其中,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名录体系。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月,文化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建立在省级名录的基础上。

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的意义

  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在中国文明进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借此翘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