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补水1亿多立方米 白洋淀恢复"肾"功能
    2007-01-03    记者:王方杰    来源:《人民日报》2007-01-03 2版
    “我们家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这次引黄济淀,不仅使淀内鱼类得到恢复,且将改善淀区生活环境。”60岁的河北省安新县王家寨村村民王大国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冬季开始实施的“引黄济淀”工程,为白洋淀补水1亿多立方米。
  为保障白洋淀持续适宜的水位,近年,国家水利部、河北省、保定市积极探索白洋淀流域内补水与跨流域补水相结合的长效补水机制,使白洋淀摆脱缺水干淀的困境。自1997年以来,先后引水济淀17次,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保护。
  为保障生态环境,白洋淀景区加强污染综合治理,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河底清淤及主航道毛石护坡工程,投资近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加快淘汰燃油机船步伐,累计淘汰燃油机船132艘。采取淀区村建垃圾填埋厂、“三防”(防漏、防渗、防蝇)厕所、垃圾池(箱)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淀区居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湿地环境,白洋淀景区还将淀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区域,分别进行禽鸟保护、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目前这里的鸟类种类达192种,绝迹多年的白天鹅、东方白鹳等不时出现在芦苇丛中。鱼类资源也从2000年的11科18种恢复到17科34种,一度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等重现白洋淀。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地下水位比周边地区高出2.4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