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形势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总的政策趋向来看,中国还在鼓励增加出口。从长期看,出口快速增长和保持过大的贸易顺差,都不可持续。”7月22日,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分析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时作出上述表示。 2010年上半年进出口恢复性增长的速度很快超过了40%,其绝对额比2008年增加了将近10%,张曙光认为中国贸易已经从危机的冲击中完全恢复。6月份的情况更值得关注,一是进口增速34.1%,出口增速为43.9%,进口趋缓,一反前几个月快于出口的态势;二是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张曙光分析说,6月进口趋缓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回落,进口需求减少;其次是因为减排任务的压力,限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发展,比如,铁矿石和铜的进口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由此可见,进口趋缓基本上是正常的。 张曙光认为,出口加快既与基数有关,也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有关,更是整体调整不力的一种反映。2009年出口增长最低的时间出现在5月和8月,这部分解释了今年5月同比近50%的出口增长率。近期将影响出口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从7月15日开始,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或者取消,一些出口商就赶在出口退税调整前“抢关出口”。 张曙光推断,下半年第3季度出口还将是30%~40%的高增长态势,第4季度会有所回落,考虑到进口增速回落可能更快,出口大于进口的态势将会维续,下半年的贸易顺差有可能继续6月份的态势,达到1000亿元上下,届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还会重新高涨。 从长期来看,出口的快速增长和保持过大的贸易顺差,都是不可持续的。一是劳动成本上升对出口部门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今年以来,浙江、广东等地的用工成本上升了大约20%,已经成为影响出口成本的首要因素。二是自6月19日重启汇率浮动机制后,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0.8%。未来调整的方向是只会放松和加大浮动,很难固守原来盯住不动的办法,升值趋势不可避免,对贸易的影响将会不断增大。三是外部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比如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财政紧缩可能会减少外部需求。四是在前述因素的作用下,再加上贸易壁垒和贸易磨擦,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会进一步发展,变增加出口为海外生产是一种新的趋势,比如吉利汽车就打算到印度尼西亚设立工厂。 “一方面,加快外贸出口的调整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另一方面,也不应低估企业应对和调整的能力——不动汇率只有国家在想办法,动了汇率,企业都会想办法克服汇率变动的影响。”张曙光用形象的比喻表示了他支持进一步放松汇率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