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百分之零点五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有着“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称的厉以宁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网易财经经济学家年会上做主题演讲时,在最后抛出了上述问题。他随即自己回答说,“我看不出来”。 厉以宁称,上述举措仍然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范围之内,目前不宜过快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近期有关通货膨胀的大讨论,厉以宁说,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还是消费品的价格指数,都没有恢复到过去的水平,通胀迹象还未出现,但一定要预防、要警觉。 厉以宁提到,对待通胀,紧缩政策不是万能的,即使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成分,也不一定只能靠紧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松紧搭配,不必一定“双紧”。 他分析,假定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紧缩政策是有效的;假定是成本推进式的通货膨胀,紧缩没有太大用处,因为成本推进的问题需要增加供给才能解决,需要降低原材料价格、降低粮食价格才能解决;假定是国际输入型的通胀,紧缩更没有用。 厉以宁认为,货币政策在中国来说主要是三个工具:信贷规模控制、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利率的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在中国还不是太重要。 他指出,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同样可以松紧搭配,甚至可以采取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不应只靠总量的调节。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东、中、西部分开算,东部提高一点,西部、中部不变,西部甚至还可以再降一点。 厉以宁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中国经济好比一辆汽车,这辆汽车的特点是刹车容易启动难,刹车是很灵的,一踩刹门一下就停了,可是你要启动它,油门踩半天它也不一定能启动,为什么?因为刹车的主动权在政府,政府把财政闸门一关、后备闸门一关,两个闸门一关,“咔”一下,经济就刹住了。 他特别强调,中国经济最怕的不是通货膨胀,最怕的是“滞胀”。中国的滞胀和外国的滞胀是不一样的,中国只要降到6%以下就滞胀了,因为降到6%,失业就会大量出现,这就是中国特色。 厉以宁的结论是,在目前情况下,还应该更进一步地观察形势,防止通货膨胀到来,但更应该防止的是滞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