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摄影
王晓溪 |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导致我国贸易出口连续数月大幅下滑、一批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破产倒闭,近期美国出台的救市政策中包含买美国货的条款,中国外向型企业如何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威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带着上述问题,记者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办公室采访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中国不畏惧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金融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美国救市政策中就包含买国货的条款,你认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如何?
龙永图:世界贸易组织1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根据调查发现,全球绝大多数WTO成员都顶住了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没有出台明显违背WTO政策(原则)的措施。对此,我的基本评价是,不应该因为美国出台了购买国货的条款,就过分渲染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世界贸易组织多年的谈判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而且,上次大萧条中,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最终形成恶性报复,各国都意识到在贸易保护主义中没有赢家。 中国的立场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也不畏惧贸易保护主义。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已经形成了一定产业分工,美国和欧洲基本上已淘汰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3年至2004年间,我国与欧盟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盟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大量缩减中国输往欧洲的纺织品配额。几个月下来的结果是,欧洲很多商场出现服装等纺织品空架,当时的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再次访问中国,增加了欧盟的纺织品配额。
欧美对中国制造有刚性需求
《国际金融报》:我国近期的出口减少,真的是中国制造失去竞争力了吗?
龙永图:基于全球产业分工,美国和欧洲不可能在一夜间恢复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如果说中国的外向型企业目前依赖美国和欧洲市场,那么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也依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吃、穿、用是一种刚性需求,不可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消费,今年1月的贸易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今年1月我国整体贸易出口下降了17.5%,但服装出口却上升了5.7%,鞋子出口上升了10%,箱包出口也上升了11%。这也说明,在我国出口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判断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国际贸易将瘫痪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对国际贸易形势做一个现实的估计。
主张全额退税鼓励出口
《国际金融报》:在鼓励和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方面,除了提高出口退税率之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你认为对这类企业的支持,什么是最重要的?
龙永图:稳定的外贸出口政策最重要。我主张使用全球通用的全额退税法,即所有的出口商品按照17%全额退税。对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退税率不公平,特别是因此打压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有些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强,国外反映也比较大,就应该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既不公平,也不符合中国国情。而且,世界贸易组织也规定,外贸政策必须统一才能确保给予所有出口产品以国民待遇。对不同出口产品采取不同的出口退税率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就应该通过高新产业相关的振兴政策来规划和促进,就像目前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那样,而不是通过贸易政策的倾斜来鼓励。的确,有些行业存在污染、节能指标不合格等问题,我主张用环保政策、能源政策来制裁相关企业。
正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国际金融报》:我们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如何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竞争力?
龙永图:在重视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出口外需市场。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相对优势,不能放弃。西方国家目前的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但衰退始终会过去,所以要为将来新的国际竞争做准备。我十分支持我国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的政策,这是解决当前行业困难的一种有效措施。与此同时,我也希望企业不要因此忽视国际竞争,企业还需要继续打造国际品牌,按照最新的国际标准来发展本行业。 只有改善结构、提高品质、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保持优势。但我们需要看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优势仍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一个战略升级的问题,但它也有高科技的环节,也有高附加值的产品,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纺织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是中国必须高度关注的行业,也是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行业。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央能把纺织业作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中央解决劳动密集产业问题的做法具有积极的导向性意义。
鼓励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国际金融报》:我们了解到博鳌亚洲论坛今年9月将在伦敦召开第二届国际资本峰会,该峰会将关注哪些热点问题?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峰会今年将主要帮助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购买高新技术、设备、资源性产品,与国际金融资本合作投资中国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后,不管是金融资产还是实体资产都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并购机会,博鳌亚洲的国际资本峰会鼓励中国企业出去看看,学习实际操作方法,把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