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中国硅谷创业第一人 卖掉网讯做创投
    2008-10-29    作者:吴易    来源:市场报

  上世纪80年代,那些改革开放后第一拨远赴重洋的中国留学生开始编织着他们的创业梦想。
  这其中,曾在硅谷成功创办Future Labs和WebEx的朱敏是个佼佼者。

命运之神太莫测

  1969年,朱敏到边远农村“接受教育、扎根农村”。第二年,朱敏就跟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结了婚,过起了地道的农民生活。
  然而,朱敏并不愿意受命运的摆布,与人一起创立了一家社队企业,生产各种零部件,成了一个典型的农民企业家。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好几个晚上都没睡着觉。”朱敏觉得,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白天都要上班,晚上又很累,为了不让自己睡着,经常是一边嗑瓜子,一边看书。”经过半年备考,他当年就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专业。
  不过等他毕业回宁波时,拖拉机厂已经很少生产拖拉机了,朱敏被分配进了冰箱厂。1982年,不安现状的朱敏在自己34岁时重新回到学校,这次的身份是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代培的管理学硕士。
  两年后,朱敏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生,被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博士,由此开始了他的美国梦。

硅谷创业初体验

  “我感觉我的人生从那时开始变得顺利,一直顺利到现在。”朱敏认为,留学之后,他的人生才真正发生了改变。“我以前做过7年农民,30岁才开始学英语,当时儿子都已经好几岁了。为什么那个时候还要改变人生呢?因为梦想。”
  不过“创业”的念头开始闯入朱敏脑海是在他到美国后的第三年——1986年。
  这年,朱敏还在斯坦福大学读书。他帮一个做ERP产品的公司做技术顾问。这份工作给朱敏最大的收获是,让他看到了前30多年在中国从未见识过的企业生命轮回方式。
  “当时那家小公司被美国一家大公司收购。后者是美国ERP市场上近于垄断者的一个角色,不断有员工从这家大公司里跳槽出来,推出功能类似、价格更便宜的产品,然后这家大公司再把它们悉数收购。”
  “要是我也做一个公司卖给它,岂不是很好?”朱敏第一次开始有了创业的冲动,此时他已经38岁。
  但是当朱敏立志创业时,却发现硅谷尤其是VC的门对他这样一个来自中国内地、又年届40岁的中年人是紧闭的。“中国概念”在硅谷受到看重甚至追捧,那是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情。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挫折。1991年,Future labs成立,这是第一家真正与朱敏血脉相连的企业,也是全球最早开始做多点式资料协同处理软件的公司之一。
  又一个5年之后,朱敏选择将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Quarterdeck。第一次实现了10年前的梦想。

卖掉网讯做创投

  其实,朱敏在硅谷创业真正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在1996年,与一位叫Subrah Iyar的印度人一起创办的美国网讯公司。
  1994年2月,朱敏夫人徐郁清从硅谷回到北京。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中国找到能帮朱敏写程序的人,让他不至于这么辛苦。不想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她在清华、北大、浙大找到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于是她和朱敏商量,把这些人全部带到美国再办一个公司。
  1996年2月份的一天,朱敏亲自从机场接回了第一个员工,“silver”就此创建,这就是网讯前身。“之后陆陆续续从国内来了30多人,最初silver从大公司里接外包项目来做,一方面练兵,另一方面维持公司运营。”
  而让网讯名声大噪的是跟微软的几番争斗。由于当时与网讯直接竞争的是微软的Netmeeting(网络会议),而且凭借微软与波音同处西雅图,以及比尔·盖茨与波音董事长的深厚私交,波音等公司使用的都是微软的产品。朱敏等人则一家家上门游说,微软提供的产品需要200万至300万美元/年的维护费用,朱敏就以100万美元囊括所有服务的价格吸引对方,最终波音、汇丰等微软的大客户纷纷倒戈,而微软不得不在2002年停止了Netmeeting业务。
  2007年,朱敏又将网讯以3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思科。
  在第二次品尝到创业成功之后,朱敏选择了回国。现在的朱敏是赛伯乐(中国)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更确切地说,风险投资人是他现在的身份。
  “1990年,我在美国第一次创业,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找钱,做了5年‘要饭的’。所以我希望能帮助那些与自己当初有类似处境的创业者。”
  ——现在为什么选择做风投,朱敏如此解释。

  相关稿件
· 拉尔斯•裴德生:钢铁般执着的“猎鹿人” 2008-10-28
· 工行行长杨凯生:有信心稳定工行的净息差 2008-10-28
· 林毅夫:中国保持高增长是对世界最大贡献 2008-10-27
· 中信泰富遭调查 总经理范鸿龄暂离公职避嫌 2008-10-23
· 柯炳生:大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学生 200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