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快上 恒大收入半年狂飙
香港上市后首个中报令人惊羡
    2010-08-31    作者:程惠建 史燕君    来源:国际金融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楼市新政持续发力、新房成交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对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来说,保持赢利已经实属不易,依然能高速增长似乎是奢望。净利润同比大增11.93倍,恒大地产香港上市后的第一个中报让业界惊羡不已。
  8月30日,恒大地产公布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按照香港会计准则,期内恒大营业额上升11.4倍至203.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所占营业额为人民币202.5亿元,占比达99.4%;毛利49.5亿元,同比上升8倍;实现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366%。若扣除投资物业增值及财务担保回拨因素,今年上半年恒大地产实现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大增11.93倍。
  凭借着高速增长率、丰沛现金流以及民生地产的新理念,地产新贵恒大继续领跑中国房地产业。

  最大地主不囤地

  恒大地产中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恒大公司新购土地26宗,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2221.5万平方米。至此,恒大地产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超过了7238万平方米,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主”。
  但是,“大地主”并不等于“囤地王”。
  恒大表示,截至6月30日的73个项目有67个已大规模开工建设,开工比例达92%;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土地合同在约定期内开发完毕。此外,在恒大7238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中,已有2306万平方米在建,在建面积占总土地储备的32%,为全国第一。
  “在当前楼市调控新政背景下,应严格区分囤地与储地。”采访中,业内专家称,所谓囤地,是囤积居奇,通过囤积土地、等待土地增值来谋取暴利,比如,拿地不开发或一点一点慢慢开发;动工不建而伪造建设假象;拿了预售证不卖房;即便卖房也以很高的房价捂盘惜售。而土地储备是为需而备,是企业正常发展而配备的生产资料。
  “我们始终坚持快速开发、绝不囤地的原则,恒大将通过标准化运营,实现从拿地到销售6至8个月的快速开发模式。”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中报发布会上表示,快速开发、大规模开发、快速销售、低价销售一直都是恒大土地储备及开发策略。
  快速开发、快速销售也为恒大地产准备了充足现金流。今年以来恒大实际每月的现金余额都在150亿港元以上,6月更达到211.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4.9亿元),居全国房企第二。
  截至2010年6月30日,恒大仍然拥有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252.4亿元人民币、尚可收回的合约销售金额57.9亿元人民币,连同期末现金余额,可动用资金达到495.2亿元人民币。

  超前战略赢先机

  “现在公司领导谈的最多的就是民生地产。”恒大地产公司内部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恒大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恒大上半年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约209.8亿元,按年上升104.9%,其中,恒大上半年合约销售额的89.3%来自于长沙、重庆、太原、成都、武汉、沈阳等二三线城市。
  率先布局二三线城市的超前战略部署,为恒大此轮竞争赢得了先机。
  业内人士指出,恒大高速稳健增长,赢在战略。2004年开始,恒大就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向全国拓展,提前进入二三线城市,超前布局升值潜力大的高增长区域。而当时的龙头房企纷纷在京沪深广“抢大钱”。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恒大地产也把民生地产作为一项战略稳步扎实推进,通过标准化运营与集约化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恒大建立中国房地产界最具规模的品牌合作联盟,所有设计施工单位均为中国行业龙头企业,所用材料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精品战略联盟伙伴增加已达300多家。恒大地产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实现规模效益,有的原材料采购价是市场价的两至三折,降低了材料成本。
  恒大上半年交楼均价5192元/平方米,核心净利润率10%。恒大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超前的土地储备战略,来自于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来自于供应商、建筑商的让利。
  对此,许家印表示,合约销售均衡的地区分布、多元的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恒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快速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关稿件
· 恒大地产7月揽金50亿 再创单月新高 2010-08-10
· “快字诀”力助恒大地产领跑 2010-08-10
· 恒大万科受益降价手持现金或将抄底土地 2010-07-15
· 八成房企折戟"中考"恒大逆势调高目标 2010-07-13
· 恒大再战浦东 许家印难挡上海诱惑 20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