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集团:综合成本 释放开拓市场无穷能量
    2009-02-25    作者:隋明梅 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这个系统总容量62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位于葡萄牙茂拉,2008年8月底竣工,项目全部采用英利组件,这是目前世界上并网发电的最大的光伏电站。
  2月10日,一份来自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的企业年报让华尔街震动又兴奋:该公司2008年光伏电池组件销量达281.5兆瓦,是上年的两倍,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利润13.5亿元,也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其第四季度的业绩尤其让投资者振奋:光伏电池组件销量78.8兆瓦,环比只下滑了1.5%,同比却增长了54.8%,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2%。
  年报之外,另一个消息则让保定人兴奋:这家企业今年已签订单近400兆瓦,年销售量将达到550兆瓦—600兆瓦,又是去年的两倍多,因此,所有车间都在四班三运转,正月十五不能放假,企业仅开年这45天里就增招员工600余人。
  这家公司叫英利集团,做的是太阳能光伏事业。
  于是,从2月11日起,业内专家和记者一批批来到英利,或探寻“秘密”或研究经验。16日8时,记者到英利采访,在车间一角找到了董事长苗连生,他和普通工人一样穿着工装,在车间里穿行着。“我们是天天心里装着危机感干活儿,有备而干,现在真危机来了,倒是治不着我们有备而干的了。”苗连生说话也像车间里的工人,干脆。至于怎么“干活儿”,他的回答更脆:“实实地干,干自己的。”

坚决做自己的提纯硅料

  进入本世纪初,光伏电池原料硅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我国虽以70%的产量成为金属硅原料的主产国,但由于缺乏提纯技术,只能将半成品卖给欧美国家的几个行业巨头,经他们提纯后,我们的光伏组件企业再以几十倍的价格买回硅料。
  英利的市场连年成倍扩大,成为中国最大的硅料用户,但同时面临一场艰难的选择:当硅料价格高达每公斤450美元时,几家原料提供商给英利送来了优惠,可以10年内给英利提供近乎半价的硅料,但有一个条件————英利承诺不自己生产硅料。
  硅料是太阳能电池的主体原料,半价,就意味着价格竞争优势,意味着高利,更意味对国内同行兄弟的压制能力。对方说若不是看好刚在华尔街上市的英利的经营状况和开拓市场的强大能量,绝不肯如此低价。然而,英利人坚决地说了“不!”
  苗连生说,我们一定要干自己的硅料,一定要实实地干,破了危机,找到长久生存发展之机。从此,英利人“实实地”盯上了多晶硅提纯工艺。
  尽管研究是不声不响地进行,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研究的进展,业内还是有人推断出英利在研发硅料提纯工艺。对此,业内专家们很是欣喜,但相当一部分人又不看好英利的研发,认为几大硅料巨头的强大技术能力是英利这个几乎不被国人知道的小企业无法追赶的;另有一些人则认为,当时的硅料价格是国内企业参与太多导致的虚高,总有一天会降下来,所以自己研发一套生产工艺,从投入产出关系看不合算。
  不过,这一切都没能动摇英利人做自己的提纯硅的决心。因为世界能源形势让他们对光伏发电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因为国家的能源现状让他们生出强烈的责任感,不能为了企业的眼前利益而放弃提纯硅料生产,不能让自己的发展受制于人。“我们国家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正在起步,多晶硅光伏电池的国内需求只是时间问题,到那个时候,我们怎么敢依赖外国几大硅料巨头?”苗连生说。英利的决策得到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得到全体员工的响应,他们满怀激情和信心,一步步向着提纯硅料目标走去。
  终于,在光伏产业被国际金融危机拖进深冬的2009年2月,在光伏产业即将大发展之前,英利在年报里正式披露了提纯硅项目的消息。这消息让英利股价为暗淡的华尔街抹出一道耀眼的“红”色,这消息意味着英利高高地占了先机。这消息的实质是,英利公司投资的六九硅业一期年产3000吨太阳能及电子级硅材料项目将在国庆节前正式投产。这个完全闭环的提纯工艺无任何污染排放,只产出两种东西,一是化工原料硫酸盐,一是多晶硅,这多晶硅的品质可做到99.9999999%,即俗称的9个9,这已是电子级的多晶硅了,事实上,6个9的纯度就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的制造需求。更重要的是,此工艺不仅超越了行业巨头们,而且节约资源、降低能耗24%,综合产量提高30%。

综合成本做到全球最低

  一边是提纯硅料的研发高投入,一边是硅价的不断升高,英利要生存必须降低成本。为生存而节约,为自立而创新。一块包装木板、一张隔离纸、一滴水都要回收利用。
  在所有生产环节中,硅片切割是决定成本的重要环节。按当时组件价格倒推下来,硅片达到325微米企业就有利润,但英利人不断突破这个标准,2005年达到280微米,2006年又降低到200微米,2007年,技术人员大胆进行了180微米硅片的切割实验,但由于实验失败,仅一个工班残次产品价值就高达80万元。不过,“要革新,就必须承受革新成本。”苗连生的话让员工们更坚定地实验下去,180微米硅片切割再告成功。至此,同行们只能切割两张硅片的硅料,在英利能生产出3片甚至更多。
  不过,由于硅料的价格一路走高,更因为没有自己的硅料,英利电池组件中的硅料成本仍不及国际同行低。
  “不怕。”苗连生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从非硅成本上降耗要利润,综合成本必须是我们最低!否则我们就有被挤垮灭掉的危险!”
  生存的危机意识层层分解着、传导着,直传导到保洁员们的行动上,他们拣起包装废木条,认真地刮干净了,用作花园护篱。
  集团30层办公大楼的开工一推再推,2007年改成10层,进入2008年,规划盖办公楼的土地上建成了第三座厂房。所以,本来就很少的几十位管理人员包括苗连生就在工厂车间里隔出一角做办公室。
  3年的创新、节约、降耗成果是,300多项技术革新与创新让英利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光伏组件全产业链自动化生产;以创新与降耗之所盈,英利迅速扩张着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英利组件的成本逐月下行,果然降到全球同行最低。
  同行成本最低,就意味着定价的话语权。说白了,就是英利具备了以低价“挤”别人的能力。可是,苗连生又说了“不”。他的决策是,“英利的组件要卖出全球同行最高价,这才是上上之策,是久立市场之策,也是应对一切危机困难之策。”
  于是,英利人在降耗创新的同时,展开了销售服务与后市场服务的全面开拓与创新,在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五星级服务、以中国人的细致认真与不辞辛苦,硬是将英利产品卖出了全球最高价。
  一低一高,这强大的竞争力让英利成为华尔街的神话:从2004年到2008年,英利的光伏组件产销能力由100兆瓦扩大到300兆瓦;资产总值5年增长40多倍,达到105亿元;2008年,企业所有经济指标全部翻番。
  一低一高,可以推算出英利高增长高利润的“秘密“:去年的硅料成本是每公斤450美元,现在是每公斤150美元,硅料在成本中的比重越小,英利的产品成本越有竞争力,可是英利的产品偏偏又卖得全球最高价,高利润就此产生了。
  英利,靠“实实地干”,破了危机;因“干自己的”,占了先机。

  相关稿件
· 韩国三星和LG公司将推出太阳能充电手机 2009-02-18
· 利用太阳能采暖:节能技术“推广路”漫漫 2009-02-17
· 云南藏区群众广泛运用太阳能[图] 2009-02-10
·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正积极为家电下乡预热 2009-02-05
· 日本三洋电机与新日石合作开发太阳能市场 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