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扩大就业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要。促进就业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金融的支持作用不可替代。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不断创新融资机制,初步形成了支持就业和再就业的融资体系。本报今天介绍开行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编者
社区金融“雪中送炭” 再就业小额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按时归还本息后,政府还将返还利息
成都市武侯区居民王莉萍前些年下岗后,开了一家20平方米的小美容店,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以前,因为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她苦于无法通过申请小额贷款扩大门店规模。后来,她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有一种新的小额贷款,于是提出申请,经过社区街道办的考察后,她获得了一笔5万元的2年期小额贷款。如今,她的美容店已经扩大到60平方米,月收入5000元,还为社区提供了3个就业岗位。 为王莉萍“雪中送炭”的这种再就业小额贷款,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抵押和担保,降低了门槛,为下岗职工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且,如果贷款户按时归还本息,政府还会将利息返还给贷款户。 开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身信用能力不足,是再就业人员获得贷款的最大瓶颈。开行经过近几年的试点,已探索出一条运用金融手段支持融资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困难群体的新路,设计出社区金融标准化的产品,从多个层面满足困难群体的贷款需求。 在这一运作模式下,地方政府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专户存于开行当地分行,用于贷款损失分担。个人按申请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互保、联保风险保证金,用于自律组织内部互保。贷款项目还需由民主评议小组作评议。民主评议小组成员6—8人,由申请人所在区、街道的工商、税务人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实行一人一票制,同意票数超过成员总数70%,则评议通过。
创业贷款成就青年梦想 努力让每一个有贷款需求的青年,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贷款、实现创业
青年是创业的主力军,帮助他们寻找人生方向、实现创业梦想,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一环。共青团中央和开行联合实施的“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就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青海省,开行通过调研发现,广大青年人群蕴含着巨大的创业需求,有一大批城市青年、农村牧区青年以及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就业,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还有一大批青年创业企业已经起步,却面临着资金压力。开行青海分行与青海团省委迅速沟通,研究和设计了青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操作模式、融资平台和信用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青海青年创业贷款坚持因地制宜,主要发放5万到30万元额度不等的小额贷款,更加符合青年创业的实际需求,使创业青年“贷得上,还得起,能起步,有发展”。在受益群体上,努力做到让每一个有贷款需求的青年,都有平等的机会争取贷款、实现创业。在项目种类上,结合青海青年创业特点,支持了一批“起步快,收益好,有前景,有市场”的青年创业项目,涵盖了下岗职工组建幼儿园、快餐配送、大学生专利技术创业、农民种植业项目等多个种类。 截至2008年末,开行青海、安徽、江西、天津等20家分行累计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6.57亿元,创造就业岗位8212个,支持企业474家、创业青年1381人。据介绍,共青团中央和开行拟于近期再次联合发文,继续完善合作模式,重点向初次创业青年倾斜,推动完善扶持青年创业的长效机制。
扩展小企业就业“蓄水池” 支持中小企业、工商户和农户101万户,创造就业岗位204万个
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开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向小企业提供贷款,增加就业岗位。截至2008年底,中小企业贷款累计发放910亿元,其中2008年新增发放368亿元,贷款余额55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工商户和农户101万户,创造就业岗位204万个,覆盖了制造业、农、林、牧、渔等近20个行业。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2007年、2008年开行两次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机构”。 此外,开行还与世界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合作,通过引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业务模式,以国内中小金融机构为依托,开展商业可持续的微小贷款业务。截至2008年11月底,累计发放微贷超过5.6万笔、金额超过43亿元,累计支持了5万多家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涉及行业包括农业生产、机器制造、运输、贸易等各种行业。 开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开行支持增加就业,是在科学构造信用结构、积极推进信用建设的前提下开展的,目前已发放的这类贷款质量优良,实现了促进就业和防范风险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