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前一波人民币升值压力勉强被捺住,新一波升值压力紧随积聚之际,国内3月份进出口统计数据于上周六公布,当月国内出口增幅24.3%,进口增幅66%,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41.7个百分点。虽说外贸“顺转逆”的绝对值才区区72.4亿美元,但好歹一举扭转了自2004年5月以来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难局。 物极成“累”——外贸顺差过大,一直是中国外贸的结构性之殇。此番外贸“顺转逆”是转折的开始还是昙花一现?一个直观的判据是,3月上旬逆差一度达到87.7亿美元,中旬下降至19.4亿美元,下旬则重新翻红为顺差34.7亿美元。
欧美、日韩系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虽说3月份中欧、中美贸易仍呈中方顺差,但顺差增幅区间双双有所收窄,换句话讲,欧美扩大对华出口为中方3月份“顺转逆”作出了些许“贡献”,当然,日韩扩大对华出口仍是3月份中方外贸“顺转逆”的主要出力者。 为国际期货市场所监控,3月份全球涉及期货交易的百余种基础生产资料有半数出现了价格上涨,其中,尤以基础生产资料之基础的有色金属、铁矿沙、石油期价为甚,而期油已连续8个交易日企稳于85美元以上,冲击90美元开始成为多数买家的普遍心理预期。经商务部监测,3月份,中国进口总价格上涨17.2%,受国际价格拖累,3月份进口数量增幅虽只有41.7%,但进口总金额却大增了66%。这说明,一方面国际市场基础性生产资料涨价已成为中国外贸“顺转逆”一大推手;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中国为了“顺转逆”额外支付了“冤枉成本”,继而进一步积累国内再现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3月份外贸“顺转逆”,国内经济走势进一步企稳向上及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国际购买力释放也是原因之一。然而,分析中国出口结构发现,3月份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增幅仅为13.2%,这就意味着当月中国24.3%的出口增幅,主要系加工贸易所作贡献,而加工贸易增长又意味着原材料进口急增。鉴于欧美乃中国两大当家贸易伙伴,欧元区失业率首破10%,美国失业率则仍然高达9.7%,欧美市场“外需”疲软依旧,而加工贸易偏偏具有鲜明的季节性起伏特征,几种因素互相叠加,可能预示着类似3月的“中国式全球大采购”很难持续下去。 3月份进口大增,与国家纾缓人民币升值的当期压力同样密不可分,是为营造讨巧的国际姿态,系一连串纾缓举动的必要一环。顺此理路分析,本月中下旬胡锦涛即将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三次正式会晤,5月份要举行中美经济战略对话,6月份G20峰会又将紧随而至,以上三场国际政经外交均无法回避人民币汇率及中外贸易摩擦事项,所见,3月份“顺转逆”之意外呈现,很可能与国家为应对近期三场重大外交活动提前预留回旋空间以尽量争取更多话语权有关。 以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博弈视野观察中国外贸“顺转逆”亦是观察窗口之一。仅举伊核博弈为例,2月份以后,由于俄罗斯“临阵倒戈”,是否再次制裁伊朗成为国际焦点话题,中方先是受美欧与伊朗的双面“夹击”,紧接着以色列军界及情报界高官密集访华示好,再是“居中”的沙特阿拉伯对华伸出“橄榄枝”,许诺若中方就制裁伊朗与欧美“合作”而导致在伊石油份额受损,沙特愿为中方补齐石油进口缺额,且价格更优惠,而中方则多次强调不会放弃伊核立场作交易……撩开国际政治舞台大国博弈波诡云谲之面纱,3月份中国突然加大石油进口,显然不只是号准了国际期油价格未来走势的脉而大幅下单那般直来直去。 透过上述挂一漏万的简略分析,人们当大致可判,3月份外贸“顺转逆”,显然不只反映为中国内需之旺盛,也不只是国内经济进一步趋好、全球市场回暖那般单一,它应当是各种复合因素共同作用之结果,其在“非常时期”所展现的不可多得之“逆”,背后有决策层调控、平衡及阶段性应对国内国际多种利益诉求的智慧和心血。至于“顺转逆”能否持续一个阶段,甚至于就势建立进出口结构性平衡,至少从现状看可能性甚微。后者之出现,取决于“中国制造”含金量之改观和生产技术档次的明显提升,它涉及更为复杂的经济结构调整,依赖一揽子解放方案的持续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