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股市平稳发展是当务之急
    2009-08-07    章玉贵    来源:证券时报

  业已恢复融资功能的股市,能否保持平稳发展,不仅是检验经济是否真正复苏的晴雨表,也是凝聚市场人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有效提振内需的前提条件。其实,适度的泡沫并不可怕,管理层亟需在镜鉴往昔教训基础上切实提升监管水平,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毫无疑问,现在是股市运行的关键节点。A股在去年惨跌65%、市值蒸发20万亿元之后,今年前7月取得80%以上的惊人涨幅,市场人气也因此迅速升温。如果说,今年股市的一路狂飙是基于去年深跌基础上的反弹以及经济向好与宽松货币政策的驱动,那么去年证券市场悲惨遭遇的发生机理至今恐怕都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经济学解释。因为去年中国经济尽管遭遇了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冲击,但7.9%的增长率仍然傲视主要经济体,而同期危机发源地的美股跌幅却要比中国A股小得多。
  只有18年成长史的中国股市与欧美数百年的成熟市场相比,确实存在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缺点。驾驭这样一个超级新兴经济体的证券市场,其难度无疑要比一般的市场大得多。因此,近二十年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基于制度性缺陷、监管不力以及部分市场参与主体的低素质而导致的股市震荡非常频繁。如果说,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市震荡还易被广大投资者所理解外,那么,在中国的宏观调控经验已经日臻成熟,广大中小投资者热望通过参与证券市场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提高财产性收入的今天,A股如果还不能摆脱大起大落的发展路径,无疑与国家建立金融强国的发展战略不能匹配,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10月以来1年时间A股的非理性暴跌,对广大中小投资者造成的资产缩水以及信心打击等负面影响至今仍未完全修复。经由这次暴跌,中国股市失去了一次重构发展范式,真正掌握市场定价权的良机。而今,在市场信心有了较大程度的恢复,融资功能得以还原之际,迫切需要把握好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决不能使股市再度陷入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
  适度泡沫并不可怕。泡沫从来都不会真正离开股市。有股市,就总会有一定的泡沫。从世界各国的股市发展史来看,泡沫是最常见不过的市场生态。只是发达国家有很多平抑投机冲动稳定市场秩序的杠杆,例如做市商以及股指期货等等。而中国市场尚未发育到全面引入这些工具的程度,其结果,市场往往是明庄没有,暗庄丛生,定价机制经常发生重大扭曲。而一直只听楼梯响的股指期货之所以迟迟未能推出,是因为目前的市场尚不具备较完善的期交所交易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等内部技术准备,亦没有健康的现货市场以及高透明的政策环境等外部条件准备作保证。假如监管层能够致力于股市内在稳定机制以及定价机制的完善,早日引入能够减缓市场系统性波动的工具,遏制市场炒作之风,则A股市场就不会出现市盈率(PE)动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板块。管理层完全能够通过常规性的市场工具来将市场泡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况且考虑到新兴市场的特点以及对未来业绩成长的预期,A股市场泡沫程度即便超出常规性边界,也是可以接受的。
  应该说,今年以来,监管层在恢复市场信心,促进股市向好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工作。市场的热情表现即是对此的相应回报。作为对股市运营负有维稳重任的监管层,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国家业已定调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框架下,积极寻求与相关部委的政策协调,整固前期发展成果,及时发现可能诱发市场暴跌的因素,以前瞻性的监管措施确保股市健康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