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经济地位下降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
    2009-08-04    张智勇    来源:证券时报

  目前业内对美元未来走势的分歧比较大。笔者认为,一种货币升跌的根本在于发行货币国家的经济大周期,一个强劲的经济体将带来本国货币的升值,反之亦然。

  下跌过程中的中期反弹

  笔者认为,美元去年7月以来走出的大幅反弹行情主要是由于大量资金回流所致,这种现象和2000至2002年期间类似,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有大量的止损盘被迫平仓,2000至2002年之间纳斯达克市场基本上处于下跌走势中,这期间美元在高位徘徊,美元的需求很庞大。到了2002年底,股票市场基本稳定下来以后,美元开始下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元指数于去年3月17日贝尔斯登宣布破产时见到低点,之后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下半年,特别是7月以后开始大幅反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因金融衍生品市场绝大部分品种以美元标价,并且随着市场的大幅度下跌,造成金融市场不断的止损,美元空头部位不断解除,并引起所谓的“美元避险”需求,造成去年下半年美元的大反弹发生,因此美元指数的走势和市场波动率高度相关。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再发生去年下半年那种金融市场大动荡的可能性较小。

  美国负有巨额债务

  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崩溃以后,美国的私人部门开始去杠杆化,其标志就是美国民间的储蓄率开始回升。美国家庭债务开始下降,储蓄率开始提升,这对消费占GDP超过七成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来讲,未来的消费萎缩应该还会持续下去;而包括企业在内的整个私人部门的债务增长率虽然回落,但总额依然在小幅增加。为抵御因家庭消费的萎缩而拉动经济,政府部门开出了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大额预算赤字的方式来增加公共消费,公共部门的债务大幅增长,导致美国整体债务水平,或者说消费杠杆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美国家庭消费的去杠杆化是一个长期痛苦的过程,这是正常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但由于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正在制造一个新的公共债务的大泡沫,美国的整体债务或者杠杆水平反而在增加。

  全球货币体系将有新变化

  出于对担当世界货币角色的美元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心,最近一年关于特别提款权(以下简称SDR)的讨论日渐频繁。特别提款权的创立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目前SDR的组成主要是:45%来自美元、29%来自欧元、15%来自日元,11%来自英镑。实际上这些货币国无法代表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动力,如果加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美元和欧洲货币的权重一定会下降。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和贸易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长期来讲必然要削弱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货币互换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之一。
  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约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5%。货币互换表面上看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相互拆借,但事实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国间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人民币扩大了在地区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滞胀或将到来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近百年来的低位。在传统的利率政策刺激经济已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央行纷纷宣布实施数量型的宽松货币政策。
  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这种全球范围内低息及大额财政刺激计划的推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本身金融系统受到的破坏轻微,并且这些国家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及良好的储蓄,因此在各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反弹,新兴市场成为这次经济反弹的先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因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央行发行的大量基础货币,没有通过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输血放贷,而是更多的用于补足资本金,因此,目前发达国家就如高位的堰塞湖,开始逐渐蓄积水源,但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疏通,一旦堤坝溃倒,那么洪水将汹涌奔出。笔者预期,在未来的2-3年内,随着实体经济好转,虽然美联储已经在考虑大规模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但历史上美联储没能够很好的掌控住这种大规模刺激计划推出的时间点,想以很好的操控手段将未来的通胀扼杀在摇篮里,难度相当之高。
  短期美元的风险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融资风险,中长期美元的前景更取决于未来美国财政赤字的状况与全球货币体系中美元强势地位的削弱风险,如果财政赤字在未来几年仍处于高位,并且利息支付造成财政、债务恶性循环,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体系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入,则美元前景看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