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业板难免中小板爆炒与暴涨的命运,但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能否成功是否健康,并不取决于炒新打新疯狂与否,而取决于创业板能否成为高成长企业的摇篮,能否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与退出机制。
创业板推出如箭在弦。 从7月15日开始,投资者可开始向证券公司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由于创业板发审委组成基本完成,主要配套政策已经出台,7月14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有500位来自各地证监局、保荐机构、会计师与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参加“创业板发行制度培训”,这被视为实战大演练。 创业板寄托了新股发行、监管等无数的市场建设期待,监管部门的监管之严厉前所未有,目的就是让绿苗健康成长。 不得不指出,创业板难免中小板爆炒与暴涨的命运。 首先,创业板与主板成长性不同,市盈率高低相差悬殊。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例,2000年3月处于历史最高点5132点,而最低点为2002年10月1108点,而反映主板的标普500指数最高点在2007年10月的1576点。在2008年11月,我国中小板指数市盈率为15.7倍,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为28.3倍,在科网泡沫时期,高达50倍以上的市盈率比比皆是。正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出现了“市梦率”一说,将市盈率踩在脚底。 回顾我国中小板市场,市盈率多数时候超过上海市场,还存在着股本越小越容易操纵而股价波动越大的特色。中小板市场屡得风气之先长阳上涨,而中小板连拉数个涨停板甚至有如ST九发连拉30个涨停板的极端案例。如果把成长型上市公司“市梦率”与小盘股操纵结合在一起,毫无疑问,创业板将成为最佳的坐庄爆炒温床。 其次,各地政府极端重视占有创业板上市资源,将较为成熟、财务漂亮的上市公司推上市。7月6日,《鄂商》杂志披露,湖北省4月召开创业板工作会议,湖北省拟定了首批13家重点冲击创业板企业名单,13家企业来自13个不同的新兴行业,都是湖北省各行业的龙头老大。这13家企业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过了创业板的门槛,平均主营业务收入22358万元,平均净利润2257万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09%。这并不是湖北省一地现象,抢夺上市资源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 创业板虽然是成长型企业的孵化器,实际很可能成为各地政府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企业联手抢夺上市资源的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推出的企业都是政府看重、中介机构筛选而出的心目中的“优质”企业,虽然后续成长性如何难以预料,但漂亮的财报提供炒作题材则绰绰有余。 第三,炒新、打新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顽疾。投资者放心打新,因为制度在一、二级市场之间制造了落差,这一落差没有通过新股发行机制纠正,反而通过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加以固化。 监管者利用特殊手段防止爆炒,如为防止中国建筑IPO后被爆炒成为中石油第二,中登公司按证监会的口头通知暂停了信托公司开设证券账户,以杜绝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天量打新理财产品,或者通过拖拉机账户提高中签率。但明眼人一望而知,这一举措并非意在抑制打新,而是将打新炒新抑制在监管层规定的范围之内。由于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小而财报优,打新将比主板市场疯狂得多。 暴涨与爆炒未必是坏事。事实上,无论是成功的纳斯达克市场还是没落的中国香港地区创业板,无不经过疯狂的炒作,只不过纳斯达克大致成功地完成了美国新技术革命的孵化器角色,而其他大多数创业板市场徒有其名,垃圾中无新技术黄金。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能否成功是否健康,并不取决于炒新打新疯狂与否,而取决于创业板能否成为高成长企业的摇篮,能否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与退出机制,正像中国的主板市场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通道,原理完全一致。 面对爆炒与暴涨大可不必惊慌,但是令人疑惑的是,监管层建立了严厉的创业板监管系统,却在实践中高高挂起,对造假的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轻轻责罚,甚至以保护投资者为名,堵塞创业板的退出机制。而且,中国的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公司不是垄断企业,就是权贵企业,将创业板与令人生厌的“PE式”行贿与扩大垄断权利相结合。因此,查查风险投资公司的股东构成,大概就能了解创业板的未来命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