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全退税政策宜尽早推出
    2009-06-08    王 勇    来源:证券时报

    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之后,目前,商务部又在酝酿出口全退税政策,以达到为出口企业减负的目的。笔者认为,出口全退税政策应当尽早推出。

  保出口至关重要

  5月底,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江苏调研时强调,稳定外需对于增长、就业和民生至关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全力保持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当前,出口形势严峻仍是中国经济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之一。从海关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出口数据出现反复。4月出口降幅再度恶化至22.6%。不幸的是,在短期内我们还看不到什么外部因素有助于这一状况的改善:世界经济前景不佳,IMF的最新预测是2009年将出现60年来首次负增长,降幅大约为0.5%-1%;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蔓延更是雪上加霜,而且至今仍没有任何缓解的苗头;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也在进一步加大。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即使G20这样明确承诺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经济体,也有17个成员自2008年10月以来实施了47项贸易限制措施。然而,两个数据摆在我们面前:一是出口在数量上占中国GDP的33%;二是出口部门就业总人数大约为七、八千万,我们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保出口就是保增长和保就业”这一提法会得到如此广泛的赞同与响应。

    出口全退税也是“双刃剑”

  在当前外需不振、主要出口市场贸易限制增加的情况下,出口全退税就成为中国“保出口”政策的重要选择。出口全退税在诸多政策选择中之所以备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在有效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上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具体而言:一是救急性强。在当前出口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如果实行了出口全退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对企业在国际环境中有比较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环境,出口完全退税的措施就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二是需求率高。自5月份以来,商务部收到了建部以来最频繁的来自各出口商会上书,上书的话题聚焦一点:将出口退税率上调到17%。出口全退税政策的推出,能够充分满足我国出口企业的需求。三是覆盖面广,涉及全部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影响的出口额超过中国出口总量的七成以上。四是相对于国内税和汇率调整等政策手段,出口全退税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最少,调整效果却最为显著。五是直接面向出口商和生产商,传递环节短,政策刺激能快速见效。六是便于根据出口商品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兼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功能。七是操作简便,不需要另设机构和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
  不过,我们在看到出口全退税政策优势的同时,也要警惕出口全退税政策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的可能性。当前,我们的进出口面临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外需萎缩;一个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时候很多政策尤其是总量的政策在使用的时候要尽量的谨慎和小心,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促进出口的一些政策很容易引发来自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这方面出口全退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如果政策推出后,国外的客户是不是也应更多的让一些利,于是,商务风险和银行风险的压力就很大。单就中美贸易而言,是否会出现贸易摩擦,对出口全退税政策非常敏感。据美国政府统计,美国从1983年起持续贸易逆差,2008年贸易逆差额已高达6811亿美元,而中国从1994年起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逆差国,继200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1619亿美元后,2008年对华贸易逆差增长25.5%,约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29.6%。贸易不平衡是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最重要的消极因素,而出口全退税政策一旦推出,可能会增大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出口全退税政策应有保障策略

  首先,出口全退税政策是国际贸易理论所肯定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协议的出口促进措施,因此出口全退税就应当及时推出,让这项政策在国际贸易和中国出口促进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既然出口全退税政策必定会增加财政支出压力,但在特殊情况下,只要是能保出口,为出口企业减负,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也是应当的,这个缺口可以通过增加国债的发行来解决。其三,一旦出现了贸易争端,应当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该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支柱,也是WTO在稳定全球经济方面做出的最独特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有比较严格的交叉报复制度。在国外,国际贸易纠纷案是很正常的,企业进行合理申诉后胜诉的机会也很大,出口企业大可不必对贸易纠纷过于恐慌,从而丢失来之不易的出口市场份额。应当看到,对中国而言,它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努力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另外,应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尽快完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建立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信息引导和预测预警机制。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为企业分忧解难,强化对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宣传培训、法律咨询,在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方面作出努力。从长远来讲,出口企业要加大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