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随着“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高调起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了促进出口,中国将抓紧落实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坊间普遍认为,“目前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的绝好时机,金融危机造成全球信用萎缩,人民币在本区域内的信用和认同感正在增强。”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过我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有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方面,即一国货币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化、金融交易职能的国际化、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通俗来讲,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内的商品、劳务和金融交易中被普遍运用,而且对他国民众来说具有贮藏和获利的价值。当然,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国货币若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首先成为本区域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并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最后成为全球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由于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中国的对外贸易实际上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的过程中,由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尤其是美元持续贬值,对国内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少困扰。因此,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汇率较为稳定的人民币结算,为出口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企业掌握主动权,减少因国际货币过度波动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贸易大国,因为拥有最多美元储备而在国际货币秩序的动荡中受伤害最大。因此,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人民币发展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列的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酿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与长期以来美元单一货币“一币独大”的现实情况相关联,这种“唯美元是从”的局面使得全球的抗风险机制失灵。而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因此,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力争有所突破。 虽说,中国政府目前尚未在正式贸易中全面实施人民币计价结算,但早在数年前,中国大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就已被广泛接受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如在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全境通用,一些国家已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和储备货币,并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比价。由于人民币支付日益广泛,人民币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币存量都相当可观,如在中俄经贸中,人民币已隐然占据了一定优势;目前香港人民币资产存量甚至高达上千亿元。 笔者认为,面向港澳地区和东盟地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意味着今后人民币通过贸易方式大量流向港澳以及东盟,为中国内地在香港大量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了基础,这将逐步培育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一决策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促进外贸增长;而这一决策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的试点范围还局限在港澳、东盟这些亚洲地区,但这项试点的开展已表明,这些在亚洲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区和国家已经愿意将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货币,因此,这是人民币迈向区域化、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