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备受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的IPO重启问题终于破题。前不久,证监会宣布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按照证监会的安排,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就将会安排新股发行。 无须讳言,新股重新开闸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将随之发生变化,股票筹码随之而增加,资金面压力则因此而加大。正因此,在一般的市场思维看来,这一消息偏于“利空”。但是,固有的市场思维是否再次得到应验,或许却存在一定疑问。
与之前的历次IPO重启不同,本次新股开闸并非单纯的供给放行,而是要以改革股票发行制度为先导,并且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赋予市场投资者话语表达权。正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新股发行制度能够认真听取市场投资者的真知灼见,在此基础上充分修正既有问题,最终全面而妥善地推进新股发行,那么新股开闸不仅不会对市场构成打压,反而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迈入到正常市场运作阶段。 以此角度来观察《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发现监管部门的确立足于解决旧有发行制度中的弊病,并试图使发行市场利益向中小散户投资者倾斜。当然,参照中国具体的投资市场情况,《征求意见稿》中的利益倾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我们期待最终定稿的发行制度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旧有股票市场发行几乎全过程被机构投资者把控,从发行询价、网下竞价、网上申购,乃至未来二级市场定价,无不遍布机构投资者身影。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机构投资者不仅能够在上市前握有大量准发行股份,同时又具有强大的一级市场定价干预能力。而在二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能够依靠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来诱导甚至是“忽悠”中小散户对股价的定位判断。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机构投资者能够凭借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得几乎是稳赚不赔的暴利。与之相反的是,大量中小投资者则只能在二级市场高价买入股票,甚至因此而被长期套牢。 针对这些弊病,《征求意见稿》试图通过几方面措施来限制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包括“发行申购网上网下只能择其一”、“网上单个申购账户申购不得超过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遏制机构投资者的市场操控能力,推动新股发行形成合理市场价格,同时使散户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多股份,比照旧有的发行制度,显然属于一大积极进步。而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数量看,目前仍然以数千万计的中小投资者为主体,这就意味着资本市场上任何改革措施推进,都必须要正视这一现实市场状况。因此,是否能够充分尊重中小投资者的市场利益,是考量所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成败与否的关键标准。 依此而言,最终的新股发行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改革推进空间。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小散户投资者长期处于市场弱势地位之中,由于资金量太小很难在新股发行中分得“一杯羹”,这才是发行制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征求意见稿》力图就此做出倾斜安排,但是政策倾斜的力度仍显不够。比如,实施网上网下申购方式分开,尽管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权限,但究竟两者间的分配比例是多少,是否能够更多地增加网上申购比例以利于中小投资者,尚未得到明确阐释;而“限定每个账户申购股数不超过千分之一”,虽然能够遏制大资金的“打新股”数量,但是对于大型上市公司动辄几亿甚至是几十亿股的发行数量来说,机构投资者仍然能够申购极为庞大股份数量。因此,要想真正平衡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利益,相关条款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如根据发行股份数量多寡来灵活设置单个账户的申购上限,而不仅仅是以“千分之一”的标准进行一刀切。 市场之前曾普遍期望,A股市场能够实施类似于香港市场“人手N股”的“红鞋发行”制度,由此让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获得完全平等的市场机会。当然,由于这一期望与A股市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目标存在矛盾,尚需监管部门给予权衡部署。但是,如果实际的利益平衡力度与市场期望间存在较大差距,市场就会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做出反弹,显然这同样不是监管部门所愿意看到的结果。由此,我们希望未来定稿的发行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市场利益分配格局,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给予更加充分而全面的考量。由于中小投资者的群体行为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趋势,因而唯有此,新股开闸才不会负面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甚至能够转而成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