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当前,中国能源行业正处于挑战与机遇的路口。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打造我国能源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许多变数。 我们看到,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各国都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俄罗斯、中东、拉美有丰富油气资源可凭恃,美国有美元石油计价的优势,欧洲已经在新能源方面加力,并坚定地争取石油定价权,日本有领先的节能技术和多元化的国际能源供应,新加坡、巴拿马则占据能源通道的地利之便。
中国参与能源国际竞争的优势是什么?各方见仁见智,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尚未充分发挥的优势,即我们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和购买能力,但并未因此取得国际能源定价的话语权,往往买什么,什么贵;我们有巨大的能源技术应用需求,应该在产业化的推动下占领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但往往受制于机制、观念,陷入“该不该为天下先”的争论怪圈,尚未形成鲜明的技术优势。特高压工程建设之所以引起众多关注,就是因为它具有新技术拓展新思维,继而推动新格局的重大意义。 发挥我国的能源竞争优势,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战略和战术的巨大智慧。设立国家能源基金、能源结构调整等措施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中,大型能源企业大胆走出去,在国际上高效配置资源的创新精神至为重要。中石油在国际石油开采的成就,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自主创新与推动输变电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为,中石化国际并购的步伐,上海石油期货市场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构想……所有这些尝试,如果放在国际能源竞争力的角度看,意义都非常重大。但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往往使我们把能源看成体量巨大的基础产业,要防范来自外界的冲击,它们是“国内能源企业”,而不是国际竞争最前沿的“中国能源企业”。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大型能源企业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率将更多地取决于它在国际市场的作为,取决于能否买来价位合适、渠道稳定的能源,能否输出技术和管理,能否在国际谈判中占据主动,确保我国长远的能源安全。 不必讳言,当前国内能源界企业整合的浪潮,有助于催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能源企业。中国能源企业自身也应毫不迟疑地自主创新,参与国际能源竞合,在控制运行成本的同时加大战略投资,为国际间的能源博弈准备充足的筹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