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行业的薪酬“垄断”
    2009-05-18    安 宁    来源:证券日报
    如今,网络上出现“晒客”一族,将各行各业的工资条拿到“阳光下”“晒”个清楚。不“晒”不知道,一“晒”吓一跳,某些垄断行业企业的员工薪酬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垄断行业企业的员工薪酬,就该跟企业的“垄断”地位相配呢?
  调查显示,某些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高出4倍到10倍之多。仗着手里拿着垄断的“刀”要多分蛋糕,必然会引起大众不满。
  在美国,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工资早就难望大投行经理项背,民众对美孚石油和花旗银行总裁的高收入频有怨言,但却并未酝酿成为声讨社会不公的大风暴。其原因或许就在于,人们认可部分高精尖人才的个人工作,甚至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一个人的收入应有效衡量其为公司、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两者有对应关系。当社会薪酬体系能够增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率,多数人会表示认可。
  但是,行政垄断行业的高薪却不是如此,甚至是逆向而行,个人的收入与为社会和企业所作的贡献不构成任何对应关系。只要进入由行政保护所构筑成的垄断体系,就成为既得利益的一份子,也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张高等身份证明,可以凭此获得高收入、高福利等一系列“红利”。
  也正是因为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极大地拉开了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如果有人说,这是仇富心理作怪,见不得别人拿高收入,但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矛头没有指向私企、外企劳动者的高收入,而是指向那些垄断行业呢?
  正如一份调查报告所指出:“我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主要不是来自这个行业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也不是来自他们的努力,而是来自于垄断。” 如果高收入是通过竞争得到的,而竞争机会是公平的,人们不会认为这样的高收入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是,如果高收入不是通过竞争得到的,或者竞争的机会是不公平的,那么这样的高收入就有害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当然,我们也看到,政府对这种垄断企业的薪酬也曾出台过治理之举措。2007年,国资委曾发布通知明确,央企应当按照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严格控制职工薪酬增长幅度,其中经济效益下降的企业不得扩大职工薪酬规模。
  虽然这个通知被认为是国家治理垄断行业过高薪酬的信号,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垄断企业的薪酬仍然是没有约束、没有止境地上涨。企业效益好时,员工的工资大涨;效益下降时,也可以逆势而涨。只涨不降,不断升高,拉大了与非垄断企业员工的收入差距。
  打破垄断行业的薪酬“垄断”,最重要的是打破行业或企业的垄断。垄断不存,何来“垄断”的薪酬!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