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当时
    2009-04-27    李明波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大企业海外并购既是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重要渠道之一,又能减小我国能源矿产领域的对外依赖度。
    面对仍为“正在进行时”的全球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上周,澳大利亚政府终于同意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
业公司大部分资产。这笔总价值12.06亿美元的交易,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新成功案例。这意味着,中国的大企业正以雄厚的资本、超级的能量,纷纷“出海”,迅速地站在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门口,目光着重瞄准了能源、矿产类投资。
    有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以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性高涨,仅前两个月就已有22起,涉及金额2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0%,这也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波中国海外并购的浪潮正在形成。譬如说,早在五矿此次并购之前,中铝已经以大手笔完成了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资。今年2月1日中铝宣布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联合美国铝业获得了矿业巨头力拓的12%的现有股份,交易总价约140.5亿美元。
    海外并购是一种国际战略行为,要确保其科学、高效、规范运行,还需政府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上月我国商务部公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充分显示了政府的引导意图。与1月份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中删除了“房地产开发类境外投资”及“商品城类境外投资”,保留了“能源、矿产类境外投资”,令资源型资产的海外“抄底”意图凸显。
    商务部之所以要鼓励大企业到海外“抄底”资源型资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大企业海外并购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国庞大的2万亿外汇储备在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潜藏着难以预见的风险,如何把存在贬值风险的美元转换成我们急需的战略资源,确保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的安全是当前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如果利用外汇储备来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又多了一个既安全又长久受益的渠道。
    其二,中国大企业海外并购行为是缓解我国能源矿产领域对外依赖的重要渠道之一。近期央企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领域,包括中俄签署不久的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大量进口而又缺少价格话语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增加能源资源自我供给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而大企业的海外并购不失为一个便捷的途径。
    海外并购绝非易事,尤其是在能源矿产领域,因此能源类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澳大利亚政府曾以国家安全理由拒绝了五矿的收购申请。而中国海洋石油股份公司参与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从2005年3月中海油开始与挂牌出售的优尼科公司接触,到该年8月中海油撤回优尼科报价,历时半年的竞购战以失败告终。现在情况则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处于经济危机漩涡中的外国企业来说,救命成为头号问题,因而谈判的筹码发生了变化。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此时不去实施并购,更待何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