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高增长将带来经济阶段性反弹
    2009-04-08    作者:雷广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由于措施及时得力,中国经济过快下滑的势头已初步得到遏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四个月回升,并一举越过标志着经济扩张与收缩分界线的50 点关口,意味着中国经济即将企稳回暖。不过这一数据和里昂证券所绘制的PMI走势不太一致,后者公布的中国3月份PMI为44.8,低于2月份的45.1,高于今年1月份的42.2。由于该指数高于50表示制造业处于扩张趋势,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出现萎缩,所以说两者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出现了趋势性的差异。
    我们认为,两者的不一致,除掉技术上的原因,很可能源于取样的数量和范围不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内部实际上冷热不均,经济尚未出现全面回暖。
  我们发现,国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普遍比国内悲观。亚洲开发银行上周发布的《2009 亚洲发展展望》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份预测的8.2%下调至7%,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此前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更是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去年11月份时预期的8%下调至6.3%。加上此前世界银行将预期下调至6.5%,国外机构普遍下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国外机构的预测似乎低估了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和政策优势。
  应该说,中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刺激措施是空前的。除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外,中国的大幅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也为经济回暖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央行打破了六年以来一季度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的惯例,今年一季度向市场净投放近1500 亿元资金。而去年同期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了约6200亿元资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信贷的大幅增长,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创出天量2.69 万亿元,同比增长157%;2 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另据媒体披露,3 月份工、中、建、交四大银行贷款增量约7800 亿元。我们预计3 月份的全部新增信贷规模很可能将再超1.6 万亿元,这样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以上,全年新增贷款预计将大大突破预期的5万亿元。
  历史数据表明,在通货紧缩时期,信贷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信贷增长的区间高位为1998年9月(17.1%),GDP增长的区间高位为1999 年3 月(9.1%),滞后约6个月。如果考虑到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信贷增长速度的不断攀升,按照历史经验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出现阶段性反弹。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大规模增加信贷形成的是生产能力,如果不能有效传导到消费水平的提高,则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从上市银行已披露的年报来看,去年第四季度末主要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均比三季度末有所回升,因此信贷高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必要引起关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