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直接给消费者发放现金是刺激消费最直接的方式。为防止直接发放的现金直接转变为储蓄而不会被切实消费掉,经济学家们提出了采用变现金为“消费券”的方式来强制消费者将补贴款用于消费。根据我国国情,消费券除了在基本的生活资料、住房、医疗、教育等传统方面的作用,经济学家们提出的一些新的应用领域也值得关注和思考,比如针对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就业难问题,向待业大学毕业生发放技术、技能培训消费券;针对支援西部建设和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发放鼓励性质的消费券;针对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带来的订单下降而导致的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的现象,向返乡农民工发放鼓励、引导参与回乡建设性质的消费券,利用政策导向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去向,增加就业,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这些新思路的提出,旨在利用消费券政策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有效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合理引导劳动者就业去向,最大程度保证技有所用、劳有所得,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政策的社会性,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有关消费券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应注意事项以下三点:首先是发放人群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性,实行差别发放额度政策,重点照顾社会弱势群体,如低收入人群和儿童、老年人比重偏大的家庭要充分覆盖。第二点,在充分考虑差别发放额度的前提下,加大对消费者和厂商套现消费券行为的打击力度。如果消费券被套现,重新变为储蓄,采用消费券政策刺激消费的目的便达不到,还会带来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和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于套现行为和“黄牛市场”要予以严厉打击,对于违规厂商和消费者记入其消费信用系统。再一点,是规定消费券的使用期限和使用范围。消费券应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基础性消费品,禁止用于购买奢侈品和任何非法用途,且需在一定期限内使用,以保证消费券的使用效率和对内需的刺激效用。 然而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由于前景的不明朗,社会普遍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是悲观的,那么消费券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实际效用呢?根据最新调查,尽管央行一再加息,2008年下半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依然稳步上升,且创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银行里有那么多存款,中国消费者其实还是有钱的,只是大部分消费者不敢花钱。个中缘由,反映了我国长期内需不足现象折射出的深层原因。比如现行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投资政策的不完善等等。这些堪称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顽疾”,造成了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担忧心理,使得中国的消费者不敢放手花钱。 因此,消费券仅仅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而不能充当挽救经济下滑的救命稻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根本上不是补贴与否和补贴高低的问题,关键是使消费者主观上对未来经济前景产生乐观的预期。如何解决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顽疾”,解除消费者对于未来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经济前景预见性以及经济政策实施贯彻效率的信心,才是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做法。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坚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建立更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这不仅包括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合理性的探讨,也包括以所得税为主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的探讨。第四,有效利用“4万亿元计划”,帮助民营企业成长,促进国民就业。 总而言之,“每人发1000元”政策对于直接拉动内需的作用虽不能高估,但在当前形势下还不失为一种直接可行的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切实达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但如何解除消费者顾虑、增强消费者信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拉动经济增长,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