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日益严峻全球治理有待改善
    2008-12-31    于宏源    来源:解放日报

    在气候危机、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共同作用下,粮价高涨和供应短缺作为粮食危机的两个方面分别在今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得以涌现。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总结道,“2008年全球粮食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由于世界各国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发达国家未来很可能会转向保护主义,并削减国际援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将继续面临严峻局面。”

    应对粮食危机需要一场全面有效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粮食危机是全球治理失效的直接后果,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以及其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能源价格波动、金融市场投机行为等都对粮食安全有深刻影响。首先,全球变暖催生的干旱、水灾、海平面上升等还将长期困扰着人类的粮食生产。然而国际社会迄今仍未找到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有效之策,遑论其不断加剧的天气灾难。其次,国际油价的波动不仅影响到各国对生物燃料的投资和生产,更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本身。然而无论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能源机构还是八国集团等对于稳定石油价格和供应问题都缺乏有效措施。第三,由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组织一方面在监管国际游资炒作粮价方面令人失望;另一方面也无力管理粮食市场的无序操纵与粮食危机的市场恐慌。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增加了世界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上述这些困难也预示了全球粮食治理活动所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境遇。2008年6月全球领导人聚会罗马,“决心利用一切手段减轻当前粮食危机所造成的苦难”。自此以后,2008年6月起,联合国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八国峰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世界粮农组织大会特别会议、APEC峰会等重要国际和地区会议都将粮食安全作为重要议题,都对解决粮食危机问题提出了种种措施和主张,然而仍然应对乏力。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没有针对作为生物燃料生产大国的美国采取任何道义上的谴责或实际约束。美国20%的玉米用于燃料生产,直接催生了高粮价。二是在履行对粮食援助承诺方面,也没有更为具体和务实的执行办法。三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大搞贸易保护,冲击全球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目前,以欧美为主体的全球粮食治理体系已成为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发达国家却总想把粮食危机的责任推给中国和印度,认为这些国家粮食需求的增长推动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展望未来,粮食危机的最终解决必须通过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造和重塑。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量克服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在气候变化、金融和发展援助等方面的内在缺陷,减缓其对粮食安全危机的冲击。在注入新的积极因素的同时,不断改造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首先,粮食危机是各种危机的综合体现,世界各国不能单纯重视粮食价格和供应本身,而应统筹运用金融、贸易、援助、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其次,粮食安全和世界贸易金融体系密切相关,世界各国需要减少和最终消除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第三,加强相关国际组织的执行力度,推动全球粮食峰会、八国峰会、联合国大会等会议作出的各项粮食援助承诺得以落实。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