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实关键在促民生推转型防贪腐
    2008-11-11    作者:梅新育    来源:东方早报

  鉴于过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潜在严重后果,鉴于我国目前财政状况良好,今年1-9月全国财政收支相抵,盈余12518.72亿元,积极财政政策扮演此次反危机对策主角,实属理所当然。那么,此次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落实监督、改善民生和提升产业结构三个方面。

  任何大规模投资都潜藏着遭遇侵吞的风险,我们不可低估贪婪者的胆量。我相信,早在“保增长”提法出台之初,肯定就有人已经嗅到了其中借机上下其手的机会,十大反危机对策发布之后,这些人肯定会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此前中国公路建设高潮中,一度出现每公里公路倒下一个官员的现象,这一轮大规模投资是否会沦为腐败者的盛宴?我们的事前防范和事后监督机制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举世公认,有目共睹,但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得到公正的分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加大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地步。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不仅导致中国消费倾向一直难以提高,与高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相互促进,令中国难以自拔。旨在改善民生的大规模投资为我们提供了扭转上述局面的契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以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一切若能落实,必能有助于让最大多数的国民更加公正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有助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弥补环境欠账,并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度依赖外需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依靠消费。
  在老一辈历尽艰辛奠定工业化基础,并打破西方集团和东方集团相继实施的封锁之后,奉行比较优势战略令我们得以充分利用了国际市场的能量来加快发展自己,但过度拘泥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也令我国有陷入外贸“贫困化增长”、国家落入“拉美化”陷阱的风险,“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楚。而此次危机中沿海传统出口企业倒闭成倍增长,更让人看到了这种发展战略的薄弱之处,改弦更张已经势在必行。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战略性项目能带动、支持国民经济全局升级,为我们奠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自己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际上,工业和科技主管部门几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在外部危机冲击下加快其发展步伐,可收一箭双雕之效,把当前的反危机与增强长期发展能力两者结合起来。
  对于大国、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而言,危机是冲击,更是机遇,因为只有在危机之时,大国抗风险能力强、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性好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个国家才能脱颖而出。而且,任何危机都意味着既有经济政治秩序重新洗牌,都意味着新兴大国取得了更多的崛起机会。笔者期待,这一次我们能够通过努力在更高层次上重演东亚金融危机中的成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