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次贷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来看,格林斯潘对其所做出的“百年难得一遇”的判断并不过分。其严重性不在于危机中所涉及的金融企业倒闭数量和规模,也不在于所引发的全球股票市场的暴跌和巨额纸上财富的蒸发,而是在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市场信心几近崩溃,金融体系最基本的融资功能正在逐步丧失中,而这将导致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这在美国近100年的历史上,除了1929年的金融危机外,这还是第一次。
就融资功能这个层面上讲,金融体系之于经济运行的作用或许类似于血液循环之于人体健康。正如血液循环的梗阻和枯竭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一样,金融体系融资功能的丧失也会给实体经济运行投下巨大的阴影。
在商业银行方面,银行由于受困于坏帐损失提高和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资本金遭受严重损失,贷款能力受到限制,同时,出于对违约风险的担忧,银行也收紧了信贷规模并提高贷款标准。而在金融市场方面,在目睹多家顶级金融企业破产倒闭之后,出于对借款人违约的担忧,市场信用价差迅速扩大。在投资者眼中,美国国债已经成为了唯一安全的资产,其他主体(即使是那些最负盛名、信用评级最高的企业)需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才能从市场上筹集到其所需要的资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尽管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央行在不断地调低基准利率水平,但决定企业筹资成本的市场利率却不降反升。一直以来被市场奉若神明的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失去了其原有的效力。
面对筹资难度增加和成本的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规模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萎缩,而这又会引发其他一连串的负面后果,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全面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如何避免这一结果的出现?想要在短期内恢复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运行的支持,显然并不现实。有鉴于此,美联储曾在10月8日宣布成立一个特殊目的机构(SPV),直接购买企业所发行的商业票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相当于美联储直接向企业提供其运营所需要的资金。
这一举动显然超越了常规货币政策的范畴,从历史来看,美联储曾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向企业直接提供过资金,不过所涉及规模并不大。而且,由于中央银行直接向企业提供资金与市场经济理念不相符合以及可能导致货币滥发等问题,因此,在之后的时间里,该手段并未被使用过。在事隔近80年之后,美联储重新采用这一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危机的严重程度,以及金融体系融资功能丧失的事实。
在市场自身失去融资功能时,美联储直接向企业注入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危机向全面经济危机的转化。不过,正如输血本身不足以让一个人恢复健康一样,美联储大规模的流动性注入也不足以结束这场危机,而只是能让实体经济运行所能坚持的时间更久一些而已。从根本上,我们需要等待金融体系的重建以及市场机制的恢复,这显然需要经历很漫长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