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无法逃避全球危机的"共振效应"
    2008-09-19    作者:万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受到美国多家投行深陷危机、石油价格连续下挫等因素影响,投资者狂抛俄罗斯金融资产,俄罗斯股市9月16日遭遇10年来最大单日下跌,跌幅高达20%。9月17日,俄罗斯股市开盘再次暴跌。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局于当地时间12点10分紧急中止所有股票和证券交易。另据统计,自今年5月17日达到历史高位以来,俄罗斯股票市值已经蒸发了4250亿美元,其中海外投资者从俄罗斯股市和债市带走至少350亿美元资金。这一悲观图景与西方持续的金融危机相比显得更像一场金融“共振”。

  经济金融“共振”的主要特点在于,一个国家与外界经济金融联系越紧密,其经济增长越是依赖于外界需求,其资本市场越是依赖于外来资本,其与全球经济的共振度也就越高。也就是说,当全球经济高涨,外需强劲的时候,该国经济增长会表现突出,国内企业的盈利水准也会大量提高,反馈到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引来国际资本的追捧,进而超量推高股市,进而造成股市的过度泡沫式繁荣。而当外需萎缩,国内经济很容易就明显下滑,进而降低国内企业的盈利水准,最终引起资本市场上估值回调,国际资本的迅速筹资,股市狂跌。
  这种经济与金融共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而不可避免,只是因为各国开放度的不同,共振的程度有所差异而已。经济共振影响了国家决策者与机构投资者和大众散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策略因为其所属阶层的类似变得一致(如国家决策者群体所受的经济学训练几乎都是一样的,而机构投资者的金融规范教育更是具有普及性),这种一致让市场参与者出牌的频率和方式趋于一致,最终又在微观层面加大了共振。
  总而言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股市涨跌,都因为与全球经济的共振而造成波幅被放大。一旦这种波幅的放大超出各个经济参与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引起大面积的传染性的恐慌。对待这样的恐慌,国家决策者需要从源头上减缓国际资本与国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其次是加大内需在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份额。
  这样的治本策略终究因为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而过多依赖能源产业而被放弃,但其市场与全球经济金融的互动注定了其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共振(尤其是能源输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高油价与经济繁荣所造成石油消费扩张)。共振之后的差异在于各国何以应对,而俄罗斯只是采取了一种更为激烈的方式,即关闭股市。这样的措施只能短时间内稳住局面。从当前危机的扩散路径来看,俄罗斯关闭股市并不从本质上解决俄罗斯所面临的经济与金融难题。长期看,俄罗斯需要调整国家经济过于依赖能源经济的现状,应该多元化发展其他产业,提高内需对于国家经济的驱动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