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也需“心理疏导”
    2008-06-26    许国萍    来源:解放日报

  近来,一些豪宅不再高开。于是,楼市传来“跌价声”。一部分有房者对“跌”字诚惶诚恐,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健康的情绪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工作和家庭生活。

  据笔者观察,楼市中不健康的心理症状已经露头,比如,有的人祥林嫂似的热衷于传播具体楼盘的降价消息,尽管这些高档楼盘即使单价再跌一万元也与普通购房者关系不大;有的人频繁地跑中介公司,打听自己房子的价格,没跌价沾沾自喜,跌了价就愁眉苦脸;有的二手房买家频频压价,恨不得把卖家掐进肉里;办公室里有房的据理力争说房价还要涨,没买房的有凭有据认为要跌三成,最后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还有的去年刚刚买房,今年就面临调整,账面负资产的可能引来胸闷,索性捂紧耳朵当鸵鸟,拒绝任何楼市信息。
  上班没精打采,生活少了滋味,号脉种种楼市的负面情绪,笔者试着开出以下“药方”。
  一是理性认识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别杞人忧天。房地产跟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不可移动性,因为地段、位置、朝向、楼层、房型、面积等的差别,每一套房子都是唯一的。所以,房地产市场是分割的市场,不同城市、不同板块、不同楼盘的涨跌情况并不同步。有的地方、有的楼盘之前房价上涨过快过猛,眼下可能需要调整;有的区域、有的小区房价并没有涨得很高,横向比较或许还处在低水平的状态,房价就比较稳或者还存在上涨空间。所以,某城市房价跌至去年水平也好,某楼盘降价20%也罢,对具体每套房价格的参考意义不大。
  二是理性把握房地产发展的趋势,别唉声叹气。住房问题的思路是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但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非常大。其中有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因素,也有梯度改善的住房需求,还有旧城改造产生的住房的需求等等。房地产市场的短期调整并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
  三是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别盲目乐观。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依然存在,高油价、高CPI的压力考验着略显稚嫩的资本市场,加上去年高价拿地的巨额成本和主管部门对土地开发期限的限制要求,开发商普遍资金紧张,估计今年有4000至5000亿元的资金缺口。融资渠道收窄,回款速度放慢,逼迫有的开发商转让地块、项目、股权,还有的采用各种促销手段加快卖房回笼资金。购房者方面,某些著名楼盘的降价必然会影响他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尽管不少楼盘的降价是在先前大幅度涨价的基础上;股市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人们的购房能力和购房愿望。房价滞涨在短时期内的可能性很大,但期望房价大跌则是不现实的。
  四是理性分析媒体的报道,别人云亦云。记得几个月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对一些媒体连篇累牍报道某些楼盘涨价提出善意批评。时隔不久,有媒体又披露几个楼盘大降价,暗示楼市进入下行通道,个别声音还危言耸听地把某些楼盘降价对购房者的影响比作汶川地震。其实,具体楼盘的价格高低原因比较复杂,有市场的,也有企业自身的。市场热的时候,鸡头鸡脚都能卖鱼翅燕窝的价钱;市场平稳的时候,同一个楼盘的不同房源之间,同一个板块的不同楼盘之间,房价的差别就会因品质、位置等要素拉开距离。事实上,鱼翅燕窝还是那个价,鸡头鸡脚的价值回归不叫降价。
  五是理性安排购房节奏,别追涨杀跌错过时机。很多次经验告诉我们,每当楼市处于观望胶着的时候总是买房的好时机。房价上升追涨买入,可能享受到一部分上涨的空间,房价滞涨或者回调,下一轮的行情或许获益更多。对于自住和长期投资者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中了就买,不要因为卖方不肯降价而错过,也不要因为打折就趋之若鹜。买房是大事,千万别贪图小利。

  相关稿件
· 楼市趋淡银行下调房贷利率争市场 2008-06-25
· 加息预期和机构唱淡楼市令香港地产股全线向淡 2008-06-25
· 开发商身段渐放软 楼市还能挺多久 2008-06-23
· 樊纲:股市楼市现在调整比较及时 2008-06-20
· 是考验,还是机遇? 地震余波仍在震荡楼市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