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拉子市场化”理不顺能源价格
    2008-06-06    作者:叶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能源价格节节攀升,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按照市场价格理顺中国能源价格的呼声再起。
  能源价格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关键是按照什么步骤进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不能进行半拉子的市场化改革,如煤炭价格市场化而电价受到控制,如石油批发价格实行一定程度的浮动,而成品油价格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如果按照这样的价格改革程序,我国将轮动性地出现机制性的电荒、油荒。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用油高峰期导致供需关系失衡,使提高油价有了来自市场的助推力;二是全球油价上升期凸显我国石油企业的成本亏损。从2001年底到2007年9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核心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的CRB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133%,原油从20美元/桶上升至80美元/桶,而到2008年6月4日,石油价格上涨到每桶123.5美元,此前曾突破135美元的高位。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占比在47%以上,导致进口炼油亏损面扩大。据预测中石油今年炼油业务的损失可能高达200亿美元,中石化炼油亏损亦同样高达200亿美元。石油企业无法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而水涨船高,因而生产动力不足,此之谓机制性“油荒”。
  不过,一步到位的改革显然也行不通,超出了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据预测,依今年的石油价格与中国进口油品量,仅仅由于石油涨价,我国经济运行的成本就会上涨1600亿美元,相当于1万亿人民币以上。这个数字超过了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一半,同时相当于2007年GDP增量部分的40%。
  能源价格改革的前提是放开油源、煤源,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按照市场波动高则卖之、低则买之,发挥能源企业的市场主动性。而目前放开部分价格、进行亏损补贴的做法,无法探明市场价格的峰谷。
  以煤电价格而论,目前矛盾尖锐对立。电力企业抱怨电价受限导致亏损,煤价市场化造成成本上升。煤电市场半拉子市场化的后果已经非常明确,经济景气周期的时候,煤价大涨,电价受到高度管制,电力企业没有动力增加生产供应,电力短缺接踵而至。此之谓“机制性电荒”。
  煤电价格无法理顺的成因极其复杂。我国2002年强化厂网分离,推动电力产品竞价上网,电价试图市场化,而电网则是独家垄断,各地小水电无法上网,人为加剧了电力供应的紧张态势。而煤炭价格虽然市场化,但电力企业事实上仍然拥有大量平价的计划煤,成本低于市场平均煤价。
  “半拉子”能源价格改革的后果是,从表面上看,谁都是受害者:电力企业、石油企业亏损,依照经济人原则有动力夸大自己的亏损严重性;政府需要支付庞大的补贴,公共财政成本增加;表面上获益的消费者也不买账,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的养路费、过桥费等使机动车行驶成本居高不下。
  而要想理顺能源价格,就必须实行彻底的改革——实行燃油税、取消增加物流成本的各种隐性费用;改变石油与电网企业的垄断局面,逐步放开油源,实行竞价上网,严格限制电网企业向上下游产业扩张加剧垄断;在此基础上增收燃油税与环境税。

  相关稿件
· CPI整体回落趋势不改 金属能源涨价压力凸显 2008-06-06
· 中海油独谋二代生物能源无意华药丁醇项目 2008-06-05
· 能源枯竭预期影响大 2008-06-03
· 发改委:灾区能源需求对全国供应影响有限 2008-06-03
· 英国能源公司税前利润比上一财年下降了32% 200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