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与房价统计改革事关民生福祉
    2008-01-25    江苏 吴学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强调,2008年将积极创建和完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统计,“完善CPI的编制工作,研究建立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制度,研究改进城市房屋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居民个人收入统计监测体系。”(新华报业网2008年1月18日)

  由此看来,今年启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价等关键数据统计的改革已成定局。虽说这种民生方面数据统计方法的变革,在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数字上的变换,实际上却隐含着对民生政策性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同集团利益结构的权衡。
  统计工作的价值体现,既在于盘点清算,更在于指导引领。统计数据之于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民生冷暖、政府决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诚然,我们对于统计数据管理的早已告别“盲人摸象”时代,但无法抹杀的事实是,数据统计与现实情况的隔阂与断裂依然清晰可见: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数据打架”;另一方面,官方数据与民众感受“分道扬镳”。尤其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统计数据往往莫衷一是,让人无所适从,一头雾水。
  就拿房价来说,媒体上有关房价走向的资讯格外抢人眼球,尤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的背景下,房价的走向更是业内和购房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可有关房价的数据统计经常出现严重的“数据打架”现象。譬如近期来自不同渠道的统计数据表明,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的房价开始下跌,有的楼盘甚至出现高达20%以上的跌幅。而正当一些人为房价出现“拐点”,步入下行轨道津津乐道的时候,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与上月持平。真不知是来自第一现场的数据,还是权威机构的数据,哪一个才能真正代表房价的走向。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形态呈现多元化的今天,统计制度理应紧跟时势变化,实现与经济环境无缝隙对接,否则,统计数据不仅不能为国民经济指点迷津,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牵制力量。再以CPI为例,这个统计数据,长期把房价、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置于计算体系之外,反映居民的消费支出的项目一下子被削去过半,这样的统计数据固然难以真实地反映居民真实的消费能力和负担,也难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可见,如何摆脱数据统计“迷局”、提高数据管理能力,已成为摆在政府统计部门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毋庸讳言,在民生领域,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对民生信息准确及时的了解和把握,来安排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同样,对于政府来说,也只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才能支撑科学的行政管理。假若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可靠性,统计数据就会失去权威性与公信力,那么,相关的统计数据就很难起到风向标的功效,尤其是如果统计制度漏洞颇多、统计数据失真,无疑将扭曲市场预期与政府行为,导致社会资源分配失衡。而民生福利被压抑、侵蚀的状况更是再所难免。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信力,有赖于统计制度的合理性和专业性。现在,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选择了CPI和房价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统计”改革,可谓是拿捏了社会脉搏。当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统计工作,其改革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技术层面上,如果不能让统计彻底摆脱权力的干预,使统计独立性得到保证,那么,统计结果就很难避免不被异化扭曲,事关民生统计的改革也就无法实现惠及民生的诉求。有鉴于此,改革现行统计制度,矫正统计乱象,助推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势在必行。

  相关稿件
· 中介倒闭引发房价回落的三种可能 2008-01-23
· 开发商垄断,房价听谁的? 2008-01-22
· 用什么来驱散全国房价数据的“迷雾”? 2008-01-22
· 郭金龙20日表示:北京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8-01-21
· 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赶超大城市 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