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大深圳楼市“寒气”
    2007-11-13    作者:毛建国    来源:中国网

    金秋11月,南方大地还一片温润,但是置身于深圳楼市中的人们却早已经感受到阵阵凉意。据悉,深圳楼市成交量已连续4个月下滑,“十一”黄金周整个一手市场仅成交87套房子,这被视作深圳楼市步入萧条的强烈信号(11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就在几个月前,深圳楼市还是一片红火。据悉,迈入2007年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深圳楼价从每平方米9000元迅猛上涨到15000元。却不料,短短数月,斗转星移,楼市情形已大变。深圳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信息显示,全国多家城市楼市出现过早进入寒冬迹象。
    必须看到,楼市“遇冷”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央以及深圳自身连续多项调控措施的出台及落实,其迭加效应,可能也应该此时发生作用,再加上央行及各商业银行对房贷的限制,联合效应此时不出何时出?
    正视深圳楼市的“遇冷”,承认调控的作用,然而,此时尚不可以过分放大深圳楼市的“寒气”。
    首先须看到,深圳楼市此时是高位“遇冷”。所谓“高处不胜寒”,在15000元的高价位下,受一点“寒气”侵袭,表现出一定的停顿或调整,应该算是市场正常反应。即使说,深圳楼市稳定在15000元的高价位,如此价格也远非普通购房者所敢幻想。
    其次还须看到,深圳楼市还有上冲的可能。当前楼市的“遇冷”,不能完全看作是房产商被动“受冻”,更不能以为房产商会消极“挨冻”。一系列调控措施,说对开发商完全没有影响那是假话,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敢说大话。面对上层一再施加的调控政策,此时开发商应该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而且后续政策到底会如何,各地方落实会如何,一切尚是未知数。这时,开发商稳定局面,减少新房的上市,完全有可能。事实上,目前有些地方开发商就已经这么做了。
    7月,上海房市就率先遭遇“寒流”。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这与市场供应量减少密切相关。由于一批项目因“90/70”政策调整而推迟上市,新楼上市高峰预计要到明年上半年出现,短期内新房供应量减少必然导致市场成交量大幅度萎缩。上海房产商如此,深圳房产商乃至其他城市房产商难道不会如此?
    这种开发商的应对,既是蓄势而冲的“远着”,更是对调控暂时摸不着底的“闲着”。更大的问题在于,影响楼市的不仅仅是开发商。住房按揭贷款一直是银行的优质资产业务,目前进入年底,多家银行的放贷指标已结束或基本结束。而2008年贷款额度重新确定后,各大银行新一轮的贷款冲动又将开始。即使大银行更多的考虑配合政府,中小银行也必不肯放弃蛋糕。据了解,目前多家中小银行已经待机抢食房贷蛋糕。且购房者的热情依旧存在。只要有合适的房源,只要能贷到款,购房者必会出手。
    在这一情况下,所谓“买方市场”到来的判断还为时过早,故而千万不能人为放大深圳楼市的“寒气”。因为,这可能让相关层面真的以为调控已经成功,从而放松调控的力度,最终让房产商在背后“偷着乐”。此时,相关层面应该加大调控力度,购房者应该继续保持冷静态度,从而保住来之不易的调控效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