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0-08 作者:肖宾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
|
中国近代百年商业史上,始终有一个阴影挥之不去,很多商人的行动准则、行事风格基本上都覆盖在这个阴影之下,尽管有人左冲右突,但始终未见全面突围,房地产行业尤其如此,这个阴影就是——胡雪岩。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陶朱公、子赣、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清、卓氏、程郑、孔氏、邴氏等二十多位春秋、战国、秦汉富豪的简略形状。
除了个别有发战争财,还有靠盗墓、赌博等歪门邪道的,绝大多数富豪还是靠铸造冶铁业、物流业、畜牧业等当时的高新技术行业发了家。 等到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卖”,这些富豪基本就都陷入政策的困境了。 以后国内再数得上的富豪,基本就都云集在官宦子弟或贪官队伍里了,石崇、刘瑾、和珅…… 元明时代出了个沈万三,这个不是贪官。经专家论证,沈老板是靠土地经营起家,辗转贸易发家。但沈老板经济头脑一百分、政治头脑零分,竟敢说要替天子劳军。偏偏又碰上个小心眼的朱元璋,偌大的家产,就这么消失殆尽了。 到了清朝出了胡雪岩,他先依靠王有龄、再依靠左宗棠,成了二品红顶戴商人,千古商人第一。但左公一死,胡雪岩也就土崩瓦解了。胡雪岩去了,可这种官商模式没去。 为什么只有胡雪岩的官商模式发扬光大了? 回头看一下笔者刚才的叙述。 近两千年的“盐铁专卖”政策,牢牢的把握住了当年这些升级朝阳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根本轮不到私人插手,想在这里面发财,没可能。 沈万三富可敌国,最后经不起朱元璋的一句话,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大家的价值取向,重政治轻商业。 胡雪岩的出现实际上是踩在中国两千年商人的肩上,是一位集大成者。社会价值取向“重官”,那他就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官威、借政府采购、借政府制造的垄断效应、借政府的信用致富。 从中国传统商业的氛围来看,胡雪岩的路线实际上是最具操作性、最具可复制性的一条道路。拉关系以求垄断,以垄断求发展,以发展求财富,以财富再拉关系,如此循环。 西方工业革命后的一些科技或金融企业,他们是以技术、以资金求发展,以发展求财富,以财富求垄断,以垄断求更大的财富。其间也少不了腐败、钱权交易。但是这些公司毕竟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就算被打断了腐败环节,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只要核心技术还在,市场就还在。 但是,官商型的企业不一样啊,关系一断,企业的根基就动摇了。胡雪岩最终的下场,就是最生动、最现实的例子。 回头细说房地产行业,行业的支柱一是土地,二是资金,土地具有先天的垄断属性,这块地你占了,别人就没戏了。土地在政府手中、资金在银行手中,政府的执行人是官员,银行的执行人是经理、总经理、部门经理…… 剩下的路,该怎么走还用说吗? 然而今世毕竟不同于以往,监督制度越来越完善,土地招拍挂、银行贷款流程完善、股市融资渠道、债市渠道也都陆续完善,突破胡雪岩模式的外部环境正在形成。看看中国的富豪榜,靠新技术、资金、市场渠道而成功的人士已经为数不少。 相信,所有的中国房地产商人、所有的中国商人彻底走出胡雪岩模式只是时间问题。这是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方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光靠关系成就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向资金、技术型企业的转型,那必将为市场所淘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