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须面对三大课题
    2007-08-23    作者:高初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日前公布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无论对东北三省还是对全国,这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人们注意到,《规划》明确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从这个“一区域,四基地,一保障区”的描述来看,国家对东北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东北振兴的前景极为诱人。
  完成上述目标,东北有自身的基础。建国初期,东北的工业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铁路总里程排在第一。此后若干年间,前苏联援建的大型项目以东北为布局重点,大庆油田等新型大企业的建成投产,使东北经济发展如虎添冀。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广东的GDP仅为辽宁的一半。而与经济数据相比,东北在长达数十年的领先发展中,总结出了包括“鞍钢宪法”在内的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工匠”和熟练技术工人,这或许将成为东北振兴的更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东北振兴绝不是对原有经验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又一次起步。毋庸讳言,如今东北要振兴,必须面对三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其一,在原有一些工业基地已经设备老旧、资源枯竭、人才流散的情况下,怎样形成国际竞争力,怎样保障新材料和能源的生产供给?其二,现在已不能再像当年开垦北大荒那样“战天斗地”,那么,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完成成为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的任务?其三,在东北这个国有企业基础雄厚的地方,能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非公有制经济在振兴东北过程中承担相应的任务,发挥应有作用?
  说到底,振兴东北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增长之路。我们相信,东北各级政府的领导们,企业的老板们以及东北的老百姓能够解放思想,有突破性的创新。艰苦奋斗10年、15年,让东北再展雄风,让黑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