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提高薪酬又要社会保障
    2007-08-20    作者:燕农    来源:齐鲁晚报
  8月19日《信息时报》报道,日前,在广州举行的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上,由于受物价上涨、消费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招聘企业普遍提升了初聘工人的月薪,而且远远超过了78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比如,保安月薪最高开到了1600元,就连酒楼食肆里最不需要技术的传菜工,包食宿的待遇也能达到800元/月,而且以往经常出现的30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也已基本没有。
  如今,连大学毕业生的月薪都跌得一塌糊涂,一些低层劳动者更是倍感生活的艰辛,因此,初读这则新闻,委实令人欣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一些行业工人薪酬的上涨,并非劳资博弈的结果,或者说不是劳动者权益意识觉醒和主张权益的结果。
  这是因为,当地一些招聘企业认识到,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大背景下,如果继续紧守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但在招聘过程中将不再具备任何吸引力,甚至可能连正常的生产经营都难以维系。也就是说,在广州,工人的薪酬之所以上涨,是一些企业迫于“用工荒”的压力,是劳动力市场紧缺的力量在推动,而劳动者更像是权益无意识下的“触底反弹”。因此,从根本上看,这不是平衡劳资关系的最佳出路。
  因为缺乏劳资双方的权益博弈,广州一些行业工人薪酬的上涨,注定是不稳定、不牢固的,甚至未来的下降也有可能像现在的上涨一样完全凭借市场的力量。在此过程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非越来越完善和增强,而是变得更加“风雨飘摇”和不可自控。以此次招聘会为例,一方面工人薪酬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行为与《劳动合同法》背道而驰,如试用期设置过长,不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签订劳动合同等等。从劳动者权益的角度看,薪酬上涨换来的反而是一系列合法权益的沦陷。
  因此,一些企业建立在剥夺劳动者部分合法权益基础上的提高薪酬,给人一种居心不良的感觉,而劳动者失去了自己部分合法权益,来获取较高的薪酬,更显得无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薪酬的上涨根本不是劳动者的胜利,只是企业吸引劳动力的“招牌”,而且说明了更深层面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所以,没有合法权益的充分保障作为支撑,薪酬上涨不过是一种“虚涨”。
  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舆论发出最多的声音是加强立法、执法和监管。这些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需要劳动者权益意识的觉醒,以及学会自我保护。劳动者只有像抵制低工资一样,抵制资本方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侵犯,只有建立在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前提下的薪酬上涨才能真正让人感到欣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