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作为政府重大改革,一般难以完全将历史和现状分离,方案也非突然从天而降,现在,我们等待医改方案最终出台的同时,不妨理出一个可能的大逻辑。
7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谈到下半年六项重点工作,其一便是加紧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这可以看成一种关切和督促。
看病难无非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费用贵,特别是药价高,看不起病自己扛着;二是去大医院好医院看太不方便,心力交瘁。由此最直接的办法是两个:发展大医院或发展社区医院。大医院名曰公立,其实很久以来几乎就是自收自支,财政支持不大。而且按常识,大部分病人或疑似病人并不需要都到大医院诊治,我国2006 年到医院住院的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治24亿人次的比例仅为3%。于是,发展社区卫生就成为城市医改的主要方向。
这个方向目前面临很多问题,但最近在做的主要是力争多建卫生中心(站),先让百姓有所体会,进而通过制度完善和改革最终吸引大多数病人。当然,社区卫生加强的深层含义是希望“挤动”城市各类医疗机构改革。
从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首要目标出发,社区和农村必然是重点。争论中有国家建立统一医保制度,医疗服务完全放给市场和政府主导,形成不同方式的全民医保两条道路。从现实上看,最近两年已按第二种思路理出了基本框架,比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困难群体救助等,观察一下医改协调小组的主要领导方——发改委网站上近两年的资料,这个思路非常清晰。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保健,包括社区卫生(“六位一体”),还有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力量现在已经是政府,而且力度在加强。
至于讨论颇多的补贴的供需方之争,其实按照上述改革进行式也基本清楚,就是两方面都补,但方式力度有不同。比如,公共卫生方面以补供方为主,这几年来对疾控体系的大量国债投入就是明显的例子,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当然以补需方为主。
最难以撼动的是医院体制改革,我们曾经在无力承担财政支出时放掉它们,下海生存,看不上病的情况已经改变,而又在出现药价高的时候希望“卖”——通过社会资本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不过后来基本停顿后又以社区卫生改革希望推动它们改革。未来短期的方向可能很多,其中政策的一个可能选择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超收上缴而不足补贴,以政府指定的具体医疗项目为考核目标依据,达到目标奖励,否则处罚。还有数千家医药企业的生死问题,那包含更多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当然,这些都是现在和将来在做或将做的一种推测,是从政府政策逻辑进行的分析,至于其间深层次矛盾问题大家有目共睹,也非本文主题。不过政策思路也许难以一步到位,一步步地协调不同利益关系,进而推动改革,估计是决策者潜在的希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