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现实无助于医患关系缓和
    2007-05-31    邓尚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5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经济版转发了一篇网络论坛帖文《我不想再做医生,哪怕去擦皮鞋》。这位医生说:因为社会已把医生整体妖魔化,医患矛盾变得一触即发。我决定不再做医生,哪怕是去街边卖烤红薯,哪怕是去擦皮鞋……尽管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做了近20年的外科大夫。
    他所反映的医生的心理困境,我相信都是真实的。但是,他只反映了医院好的一面,而基本上不涉及医院不好的一面,所以,我觉得,他还没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在逃避现实。这样做,不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不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这位医生无疑是一位好医生,仍然可以称为“白衣天使”;他能够不管患者的经济能力,完全依据病情施救,哪怕自己贴钱也心甘情愿。我相信,像他这样的医生和护士还有很多,或者就是医护工作者的大多数。
    一位作家打过一个比方,一个人做了7件好事和3件坏事,如果只写他的好事,他就是一个好人;如果只写他的坏事,他就是一个坏人。一个医院也一样,整个医疗界也一样,如果只反映好事,医疗界看起来就是好的;如果只反映坏事,医疗界看起来就是坏的。
    这位医生写的网络帖文就存在这个问题。他反映的都是医院和医生的正面情况,所以,医院、医生和医疗界看起来都是好的。如果以这篇网文为参照系,那么可以说,其他反映医疗界负面情况的文章,都是对医疗界的“妖魔化”。这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
    同一天的《中国青年报》还发表了该报社调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七成的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生半信半疑,另外20%的患者认为“不相信,但有病没办法”。实际上,我的心态就属于这“20%”。存在决定意识,患者的恐惧和医生的恐惧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折射。
    虽然这位医生对医疗界的腐败现象一概回避,但是,中国已经查出的医疗腐败现象和医疗腐败分子,又怎么解释呢?难道说公检法机关查办的医疗腐败案件都错了吗?那些收受回扣的院长、医生和采购人员都是无辜的吗?这位医生所在的医院正巧是洁白无瑕吗?
    实际上,医疗界的腐败同官场的腐败有相似的地方。在党政机关,虽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买官卖官和贪污受贿等事实,但是,多数公务员都是好干部,都基本上能够洁身自好。不能因为多数公务员都是好干部,就一概不承认存在着官场腐败现象。
    实际上,医疗界的腐败和党政机关的腐败还存在着区别。党政机关不准买官卖官和贪污受贿写入了法律和党纪,即使是这样,仍然有那些多人以身试法。而医院受到财政拨款等影响,用制度规定了医生的“创收”任务;医生开“大处方”等虽然有时出于无奈,但是现象是存在的。
    这位医生面对医患矛盾的困境,采取了两项逃避措施:一是不反映医院坏的一面,二是不当医生了。不正视医院现状,就无助于缓和医患关系。面对困难就抽身隐退,更是无助于改善医疗界现状。你一走,至少,你那个医院又少了一个好医生,整个医疗界又少了一份正直的力量。
  相关稿件